金管局聲言將推出一個正面信貸資料庫,令銀行可掌握市民的持樓數目,但有關資料庫卻最快明年才可完成。不過,其實現時市面上已有不少私營公司製作個人買樓資料庫,只要付款便可查詢任何公司或個人所有物業買賣資料,資料庫提供的資料隨時勝過土地註冊處。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私營公司開設數據資料庫,可以透過互聯網輕易查閱有關人物的物業買賣資料。其中較具知名度為泰達資訊,只要登入該公司的資料庫,便可搜尋關於個人及公司團體的各種資料,包括個人、公司或團體的物業買賣情況、股票買賣轉讓或訴訟等資料。
網頁輸入名字即可
如要查詢物業買賣資料,只要在網頁輸入中英文人名,可即時查閱其個人或持有公司的買賣物業紀錄,更可顯示物業名稱、成交日期、總值及買賣雙方名稱等,各項資訊更可互相關聯地搜尋,每次收費為數十元至逾2000元不等。而現時市民往土地註冊處查冊,只可按單位來查閱其成交資料,不能以個人名義查閱其持有的全部物業資料。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目前土地註冊處每日都會向公眾發售各項物業買賣的土地註冊紀錄,但市面上的私營公司,會透過其他渠道,進一步搜集成交資料,包括物業面積、買賣雙方名稱及物業買賣註冊編號等資料,整合成數據庫後再售予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