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飯煲大王蒙民偉離世,他引入香港的電飯煲也有51個年頭,今天有亞洲人的地方就有電飯煲。記得《花樣年華》中,梁朝偉和張曼玉的一段情就是由一個電飯煲揭開序幕。當年的奢侈品已成今天家中必備品,從來只聞跳掣聲,即是有得吃,你我卻不知箇中原理。
記者:趙志雄
攝影:陳陶鈞
Model:Allie@StarzPeople
資料圖片來源:SadayoshiSakamoto、KiyoshiNakane、Panasonic、信興集團、《華僑日報》
鋼磁受熱跳掣
「阿媽!跳掣喇!食得喇!」兒時肚餓指定對白,吃了幾十年飯,你知道它為甚麼會自動跳掣嗎?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鄭家偉教授解釋:「舊式電飯煲底部有一塊熱敏鋼磁,即是我們打開飯煲,拿出金屬鍋,在底部見到中心那塊圓形金屬之下,內裏亦有條彈弓。電飯煲自動跳掣跟鋼磁有關,多年來不同廠商會有不同的設計。其中一個設計是:當我們把電飯煲的跳掣按下,會推動開關電路,電流經過鋼磁產生磁力,磁力抵銷彈弓的作用力,使鋼磁吸着下面的零件,同時周圍的發熱線因通電開始發熱。一會兒後,發熱線把熱力傳到鋼磁和金屬鍋,米和水受熱漸漸煮成飯。當鋼磁的溫度上升到某個水平,約超過100℃(超過水滾的沸點),鋼磁磁力就會消失,彈弓的作用力使彈弓與下面的零件分開,令到電路中斷,做成『自動跳掣』,同時,發熱線也停止加熱。這時鍋內的水已變成水蒸氣及沸水,米便煮成飯。電飯煲生產商在製造鋼磁時,會使它在某特定溫度下失去磁力,從而控制電飯煲在超越該溫度便停止加熱,免得米飯燒焦。」提起鋼磁,跟普通烏黑黑的磁石有甚麼分別呢?鄭教授指出:「我們在泥土裏挖出來的天然磁石,石塊裏藏有某幾種元素,包括鐵、錳、鈷等,他們跟磁力產生有重大關係。其他金屬如銅、鋁、金等等都不能生磁,所以磁石對銅幣沒有吸引力。而鋼磁是含有鐵、錳等元素的混合金屬,本身沒有磁力,但通電後就會產生磁力。電飯煲的鋼磁是會因溫度而影響磁力,即使磁力消失了,溫度下降後磁力也可復原,有些鋼磁加熱後不會復原。」
雙金屬片保溫焗飯
每次催促開飯,媽媽就罵:「仲要焗呀,衰仔!」那麼跳掣後的保溫階段,仍需加熱嗎?鄭教授指:「有些電飯煲內置雙金屬片開關掣來控制溫度,約在60-70℃之間,這種雙金屬片有兩塊不同的金屬貼在一起,本來接駁着電路,能通電,使周圍發熱線加熱。但兩種金屬各自受熱時膨脹的長度會不同,形成彎曲,彎曲後便會令電路斷開,停止通電。一旦溫度下降,兩塊金屬收縮,雙金屬片變直,接駁回電路又能通電。」這樣電飯煲就可控制跳掣後,鍋內維持60-70℃之間,讓焗飯時間吸收水蒸氣及熱水中的水份,吃起來不會太乾身和咬到生米。當然,電飯煲亦有多種方法來保溫,例如網上有說跳掣後,鍋內的水蒸氣有潛熱,足以把飯保溫一會。但時至今日,智能電飯煲內置微型處理器,又備有溫度探測器,已能隨意控制鍋內的溫度。鄭教授說:「舊式的雙金屬片靠通電和斷電保溫,溫度控制存在誤差,不及新式的精準。以前靠鋼磁失去磁力來停止加熱,只能把煮食控制在某一個溫度以下,現在的智能煲可用不同的溫度控制在不同時段去烹調,所以能做出蛋糕、白粥等不同菜餚。」
電飯煲原理解構
當年買煲如買iPhone
「咪成日掀蓋啦,會生米o架!」你我兒時好奇,最喜歡打開飯煲看煲內水煮沸騰,噴出一個個泡泡。原來當年的香港人開始用電飯煲,也是這樣,不是因為好奇,而是想知道蒸焗的臘腸熟了沒有?今天有亞洲人的地方就有電飯煲,但用飯煲焗餸卻是香港的飲食文化。香港大學日本研究副教授中野嘉子表示:「第一個電飯煲是1955年由日本的Toshiba(東芝)出產,但第一個引入香港的電飯煲是National(樂聲牌)的,在1959年由蒙民偉引入。最初的電飯煲蓋是沒有玻璃的,後來蒙民偉發現香港人用電飯煲時,會經常打開煲蓋,因為他們放了臘腸、鹹魚在飯上加熱,想知道熟透沒有,但問題是經常掀蓋會令米飯易變『生米』。於是一年後,蒙民偉就向日本公司提議把煲蓋中間換成玻璃,令到港人能看到煲內的食物。」日本人沒有這種飲食習慣,不是因為討厭米飯有別的味道,而是因為家中不只有一個爐頭。反觀六十年代的香港,生活窮困,幾家人共用一個廚房,要輪候良久才用到爐頭,有了電飯煲就可自作業,不用等爐頭用。最初日產的電飯煲並不流行,除了因二戰陰霾,也因品質差,「那時香港人叫日產貨做『日半貨』,意思是用半天就會壞的,要買質素好的家電,一定是歐美的產品。好像收音機,一定是歐洲飛利浦,不會買日本的。」後來當蒙民偉把代理的樂聲牌電飯煲做出口碑來,「電飯煲即樂聲牌」變得街知巷聞,電飯煲開始成為每個家庭趨之若鶩的家電。「那時買電飯煲就等同今天買iPhone,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意味,不是人人都負擔得起。《花樣年華》就有一幕講房客買了電飯煲,幾伙人非常開心和好奇。」七十年代,市民經濟力提高,自然想改善生活質素,「繼收音機、電風扇後,你家中下一個要增添的家電就是電飯煲。」隨後的八十年代,大陸解放,帶電飯煲返大陸成為香港人衣錦還鄉的標記,時至今日,電飯煲已遍及整個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