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美元弱勢無可避免 - 王良享

暢談滙債:美元弱勢無可避免 - 王良享

聯儲局本周公佈議息結果前,美國國會將進行中期大選。聯儲局實行次輪量化寬鬆(QE2)已成定案,市場關注其買入國庫債券的方法、數量及期限。最壞情況是宣佈以「摸着石頭過河」方式進行買債,不宣佈買債量,亦無特定期限。
新興市場貨幣自10月15日至今大部份兌美元都下跌,巴西里耳跌3%,俄羅斯盧布跌2.7%,韓圜跌1.3%,人民幣亦跌0.5%。主要貨幣只有日圓兌美元仍較10月中高,英鎊受惠英國第三季GDP表現佳,勉強停留在1.6以上,歐元跌1.5%,澳元則跌1.6%。綜觀各外幣走勢,市場明顯覺得QE2與大選的不穩定性影響頗大,因此日圓作為避險貨幣首選,其走勢最穩,QE2若不如理想,里耳及盧布將出現大量撤資。

儲局料不讓市場失望

筆者認為聯儲局既已在兩個公開市場委員會前已研究及討論買債,及訂通脹目標等,聯儲局讓市場失望機會不大,況且近來越來越多輿論認為美國可能步日本後塵,陷入「螺旋式通縮」,聯儲局不可在此刻失公信力,因此定量、定期及盡量包底,仍是買債精神,各外幣可於議息後回升。
美國國會中期大選暫時民意反映,民主黨在參議院將失去部份議席,但仍以多數控制參議院,共和黨則會在眾議院勝出。有評論認為民主黨總統執政,而出現共和黨大多數眾議院,在歷史上都利好美元,筆者並不同意。雖然「僵持」國會會拖慢通過政府增加支出方案,或較同情大幅滅赤,而令財政赤字長遠下降,增加投資者對美元信心,但政府支出大幅減少,將令短期經濟復蘇減速,結果又再要依賴聯儲局施行更寬鬆貨幣政策,美國不知何時才停止印鈔。94年國會中期大選後共和黨控眾議院,美元在95年的反彈並不純粹政治原因。在95年至2000年間,新興市場金融系統相繼崩潰,當時美國資產「天下無敵」,2000年又出現科網股泡沫,資金大量湧入美國,造就美元大升。但時移世易,美國未來5至10年經濟增長可能僅約2.5%,單靠「滅赤」不能提高投資者對美元資產胃納,美元繼續呈現弱勢似無可避免。
王良享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