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雙周記:股票長線值得增持 - 麥曉林

投資雙周記:股票長線值得增持 - 麥曉林

在量化寬鬆下,風險資產受追捧成贏家,反觀美元卻成大輸家。金融市場正醞釀一股無論美國經濟好壞,股市都會受惠的氣氛。
越來越多人相信,若美國經濟返正軌,股票和風險資產自然獲青睞。反過來說,若沒起色,政府將推次輪量化寬鬆,股市同樣得益。
所謂量化寬鬆政策,即中央銀行不停向市場「開水喉」,增加貨幣供應量,這方法卻帶來一些後遺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濟持續落後,新興市場經濟則超速擴張,資產市場出現潛在泡沫在所難免。為控財赤,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料放慢,甚至面臨滯脹危機。
現時太多熱錢正追求少數具投資價值的新興市場股票,如土耳其、印尼、菲律賓,以至斯里蘭卡和蒙古等邊緣市場股票。世界銀行最近便把中國和東亞國家明年經濟增長預測調低,呼籲該地區政府透過加息遏抑通脹,以免亞洲金融危機重演。
今年7月時,市場還談論美國聯儲局可能在部署退市。事隔短短數月,市場又高唱美國必須實施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並推測聯儲局最快在11月初出手。考慮到美國的政治和就業情況,聯儲局甚至有機會在明年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

標指中期升幅有限

不過,部份人質疑量化寬鬆政策是否有效。無疑,量化寬鬆政策未必能帶來很大直接刺激,惟一旦停下來,可能會造成不良結果。但聯儲局未來不一定一次過推出大規模量化寬鬆,而是逐步推行。若真的出現這情況,股市或會感失望。
中期而言,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在過去數周勁升12%後,進一步攀升空間料有限。不過,長線如12個月來看,股票仍值得「增持」,因投資者風險胃納會再擴大,亦會因市場資金氾濫而看好明年經濟。
麥曉林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