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希望,為配合人民幣國際化,香港明年有首隻人民幣計價的新股,但市場關注實際操作問題,最簡單的問題莫過於股票印花稅及經紀佣金,能否加入人民幣作為貨幣。港交所主席夏佳理坦言,如果政府不願收取人民幣印花稅,港交所作為代收的機構,需要承擔人民幣滙率風險。記者:高淑嫻
「如果港交所主動跟政府傾,政府的反應必然是叫我們處理好這事。」夏佳理坦言,當有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出現,港交所將要考慮代政府收取印花稅所承受的人民幣滙率風險。
假設政府維持只收港元印花稅,港交所可能要按每日人民幣滙率計算印花稅收入,但港交所現有超過1300間上市公司,每日交投龐大,到時可能「計到癲」!
因此,夏佳理認為,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要求政府除收取港元,也收取人民幣印花稅,若然涉及修改法例,「咁咪改囉」。
交投大料「計到癲」
另一個關於人民幣新股的實際問題,就是現在個人每日只可兌換2萬元人民幣,證券行及銀行不可以向客戶借出人民幣孖展,可能影響人民幣新股的招股反應。
夏佳理對此卻不以為然,指「假如今日有人民幣IPO,他們(市場人士)一定想得通,舉例投資者可以借港元買人民幣IPO……」他相信,不少投資銀行正在研究人民幣新股事宜。
至於公司籌集人民幣後能否會有一個更方便的資金回流機制,不用逐次向商務部申請,夏佳理則認為,回流機制確實是要商討,要有解決辦法,但未必能夠有一步到位的既定機制。
研加強加快交易系統
除了人民幣產品,市場近日最關心新交所收購澳交所對港交所帶來的影響,事關新交所講明希望併購後能夠挑戰港交所,夏佳理卻謙稱:「(新交所)未必咁畀面我哋!」但他估計,新交所收購澳交所的效益未必即時顯現,交易先要獲得澳洲國會、法院及雙方股東批准,即使一切順利,交易後兩個交易所還需時磨合。
與此同時,港交所的發展步伐不會減慢。夏佳理表示,港交所一定會考慮如何加強及加快交易系統,也不排除與其他交易所合作,但未必是投資於其他交易所,例如倫敦、納斯達克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均有相當不俗的交易系統,港交所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