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衫,性,也 - 畢明

食,衫,性,也 - 畢明

可以笑的話,不會哭;可以大笑的話,不會蚊聲嘻嘻。
著名時裝設計師AlexanderMcQueen的死訊來得突然,當然我沒哭,但清楚記得獲悉的一剎人在澳洲悉尼,全身血液似凝了一凝像凍啫喱,度假心情登時像鐵達尼。壞孩子如此了斷了自己的生命,太令人婉惜。還是這三兩年,他的設計才開始合我脾胃才開始買,之前總嫌他的風格太fashionista,「可穿性」對喜歡走正常人路線而非dresstokill的我總放不上身,今個夏天,由衣服到鞋,特別多穿了一些McQueen,聊作懷念。
靚衫,我所欲也。廣告人,很多都有美服癖,部分職業需要大部分個人喜好,曾有舊同事揚言:食,衫,性,也。我唔怪佢。近日值得十個大哈哈的,是深愛的G-StarRaw終回歸香港。這荷蘭時裝品牌在本地認知度不高也不太受歡迎,不然其專門店早些年就不會在香港執笠,寂寞地只餘西武及D-Mop少量有售。我鍾情它至去旅行必到英美澳法意日比利時丹麥荷蘭瑞典的G-Star店醫癮。想當年我穿一條G-StarbyMarcNewson牛仔褲回廣告公司,好些「牛褲精」和戀衣癖都偎過來問路,發現不起眼的品牌是Prada的價錢買條「不知名」的牛褲,即時四散,便回房拿桌上的《Wallpaper》雜誌翻出G-Star廣告來封住他們明明在流口水的眼睛。未幾,好些人衰衰的還是忍不住乖乖的心甘情願G-Star上身。
英國名人廚星NigellaLawson說過法國菜是"aboutthechef",意大利菜是"aboutthefood",她喜歡意菜多點。這可能就是我愛G-Star的原因,連品牌名字也不個人主義以設計師的名字掛帥,是"abouttheproducts",可穿性極高,任你覺得這LuxuryDenim低調平凡:魔法都在細節中,創意都在剪裁藏,稜角都在態度裏。它的店,都設在不同城市的名店街,但永不在最炫目的位置擺最華麗的姿態,明明處阿姆斯特丹的P.C.Hooftstraat,毗鄰都是Cartier、Hermès、D&G、LV,它一樣自我保持原始不花俏;在紐約,Broadway及Prince街一帶名店林立,從那裏的G-Star我徒步逛歷MarcJacobs、Y-3、Prada、Burberry、LV等店,但它的選址總比其他品牌遠一丁點,像我另一打令MartinMargiela不會開在置地IFC,開在中環安蘭街。
時裝,從來關於態度,定位設計選址都是。G-Star的時裝秀從不關於名模場地驕矜,它會請來已故老牌演員DennisHopper在show中朗讀詩歌。何人Hopper?出道時兩套電影上位作都是占士甸的經典,反叛不羈形象從此掛鈎到越老越醇,更因編導演了傳奇級《迷幻車手》(EasyRider)成為自由自主自我圖騰。也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BeniciodelToro在時裝秀中誦讀英國搖滾樂隊JoyDivision的歌詞,delToro何許人?近年在蘇德堡的作品《Che》演哲古華拉更聲名大噪。G-Star的代言人選誰?男的是世界國際象棋冠軍MagnusCarlsen,不是碧咸;女的LivTyler,不是哈利波特的EmmaWatson。把平民化的牛仔及工業風格與highfashion結婚,Hi&Low相反相成,與名工業設計師MarcNewson合作,把設計飛機傢俱精品的他帶到街頭,就是G-StarRaw。
梅麗史翠普說連衣服她也是自己燙的,人會有多自我超載雙腳離地?最喜歡,是有料但不把自己視作很「迫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