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洋球員關心破隔膜

華洋球員關心破隔膜

港甲恢復輸入外援已超過20年,只是外援與本地球員的成長背景與生活習慣完全不同,華洋球員的磨合可能要花點功夫,而流浪中場陳耀麟表示,只要多點關心,就算言語不通也可打破隔膜。
早年港甲主要是英國外援,彼此溝通沒大問題,只是近年球會喜聘巴西外援,他們大多只懂葡語,球會為加快他們融入香港環境,與隊友溝通,多安排球員與其家人去讀英文,個別亦會自學。曾效力星島、流浪及晨曦等多支甲組隊的陳耀麟表示,球員生涯曾與不少外援合作,大部份也相當友善:「外援老遠來到香港搵食,作為隊友當然要幫助他們去適應,所以會多些同他們傾偈,例如會問他們適應上有冇問題,有甚麼需要,而外援感到隊友關心,就算彼此語言不通亦有助互相了解。」
他表示,踢波多年印象最深的外援是晨曦射手基奧雲尼與隊長高尼路:「基奧雲尼初來港時完全不懂英文,但他友善又主動,好快已可同華人打成一片。至於高尼路,認識他的人都知他是一等一好人,好喜歡幫人、又冇架子,是難得的好隊友。」
至於晨曦的前港隊中場劉志強指出,在球場上就算言語不通也不會有太大問題,因可以身體語言搭夠:「足球是世界共通語言,所以外援初步到,就算不懂英文也沒有太大問題,反而球場外要溝通則可能有點困難,但外援為在港生活多會主動學英文,而操練之外多些與他們傾偈亦有助磨合。」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