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及《2046》是將劉以鬯的作品《酒徒》及《對倒》幻化成電影語言的華麗堆砌,開宗明義改編成同名電影的《酒徒》,則是竭盡全力保留原著的神髓。
《酒徒》男主角潦倒,電影拍攝團隊的資源也相當拮据,此片沒有梁朝偉和張曼玉坐鎮,換上的是台灣資深演員、型男張震父親張國柱及新人蔣祖曼。導演兼監製的黃國兆形容相對王家衛的海派作風,其作品是窮人劇作。事實是電影歷盡滄桑始能開拍,最終黃國兆還得加按自住房屋來為電影埋尾。擺明是「儍瓜」的導演,找來一班更儍的中學同學仔出錢出力支持,圓夢之餘,還想證明文藝電影未死。
撰文:何永寧
電影開拍緣起身兼導演、監製及編劇三職的黃國兆,他於09年獲法國政府頒發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表揚他推動香港及法國兩地文化交流的貢獻。同是新法書院出身的一班中學同學仔得悉後非常雀躍,相約慶祝直接促成《酒徒》的誕生。
同學夾錢圓電影夢
黃國兆說:「班同學仔覺得班裏面有個同學攞呢個獎與有榮焉,一般騎士勳章都會頒畀一班導演或者藝術家,好似王家衛、樂團指揮葉詠詩、台灣嘅侯孝賢同蔡明亮,我未拍過片都攞到算係難得。可能同我經常推薦拉攏香港電影去康城、南特影展有關。成班同學都好興奮,席間有幾個有經濟能力嘅同學仔知我有個劇本好想拍,二話不說就籌咗差不多200萬畀我開戲。」
投資者當中,包括九鐵前高層黎文熹,加上藝術發展基金的少許資助,以及火鳥電影會的老友瞓身支持,黃國兆這個魂牽夢縈十多年的夢,終能落實。拍電影永遠不夠錢用,特別是要拍懷舊片,他說:「戲裏面好多好似啲文學書、擺設都要搵私伙慳得就慳,就算張國柱用嗰支墨水筆,都係我父親嘅遺物,成套戲都只有19組,好多工作人員同演員都係拍膊頭幫手。但有啲好似戲服咁冇得慳,最後錢用晒電影都未埋到尾。」
為埋尾按寓所套現
只差一步便到終點,黃國兆一咬牙將北角自住的物業拿去銀行加按,結果套現的60萬也轉瞬花光,尚幸電影終於完成,他笑說:「都洗濕個頭,唔再放錢落去就變咗血本無歸,亦唔好意思叫班同學再出錢,佢哋已經好幫手,好在太太同囝囝都好支持。」自言是儍瓜一名,難得有一班人陪他儍,最壞打算是電影連一毫子也不能回籠,屆時便大屋搬細屋。
沉迷其實全因一個夢,黃國兆10多歲時便看過《酒徒》原著,當時印象只是矇矇矓矓,直至在法國修讀完電影回港,隨着經歷增加再細看小說情節,一時驚為天人,決意將之改編成電影。他10年前已跟當時仍是《香港文學》月刊社長兼總編輯的劉以鬯見面買下版權,踏出開拍《酒徒》的漫長路。
香港年輕一輩對劉以鬯的認識,或許來自王家衛執導電影《花樣年華》和《2046》,以為戲中身光頸靚的梁朝偉,正是小說《酒徒》中潦倒主人翁劉先生的化身。扮演小說家和編輯的偉仔,周旋於一襲又一襲美艷旗袍之間,美人鞏俐、章子怡和張曼玉俱伴在他身畔。
讚張國柱氣質出色
因《酒徒》小說背景與作者劉以鬯的相似,因此不少人誤以為《花》片中不羈的偉仔,正是作者劉以鬯年輕時的寫照,黃國兆說:「劉老師同太太結咗婚成50年,劉太同我講佢先生係一個好有紀律嘅人,每日一早起身寫稿,到中午食完飯會出去行一陣再寫,往往寫作到深夜,日日如是。一個人一日要寫13篇連載小說,單係整理故事連貫性都已經好花心思,仲邊有多餘精力去做其他嘢?其實好多小說作者都鍾意投射自己入個主角加埋幻想,好似徐訏嗰本《風蕭蕭》都係咁,又係講一個作者戰時喺上海生活,所有女人見到都會愛上佢,啲女人仲係不同國籍嘅間諜。」
劉以鬯的《酒徒》,被譽為中國意識流小說先驅,電影對此也有保留,但點到即止,黃國兆說:「戲裏面嘅意識流會用旁白同閃憶鏡頭表達,始終電影如果太流於意識觀眾要好花心思去睇明。選角方面我覺得好滿意,張震爸爸張國柱好有文人氣質,可以演到戲中劉先生不甘於寫一啲低俗故事,賣文為生而借酒澆愁嘅滄桑,我哋喺《花城》合作過,女主角蔣祖曼有indie(獨立電影)皇后之稱,佢一人分演男、女兩個不同角色恰到好處。」
嘲王家衛侵犯版權
黃國兆指《酒徒》演員質素,絕不遜於梁朝偉和張曼玉的組合,只是輸在知名度而已。不過有王家衛兩齣作品在前,《酒徒》被拿來比較肯定難免,對此黃國兆帶點自嘲地說:「佢拍嘅係豪華版,我部頂多係窮人版,不過美效同服飾唔會輸蝕,美指黃仁逵喺有限資源下有咁嘅表現,我真係好感激佢,佢都係花城幫,做到美而廉。」同一條古老大街,同一個時空,卻拍出不一樣的寫實味,對於王家衛,黃國兆說:「其實佢拍《2046》時有搵過我想買《酒徒》嘅版權,我話賣就唔賣嘞,不如合作,最後佢冇理自己走去拍咗,嚴格嚟講佢都算係侵權,亦因為咁原本我只想監製同編劇,最後要自己做埋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