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刀有人 - 蔣芸

捉刀有人 - 蔣芸

還記得當年那位學富五車的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替宋美齡捉刀,公告天下,她離開台灣後不再回來。十幾歲已開始受美國的教育,英文幾乎是這位前第一夫人的母語了,中文自有所不逮,要請元老級的人馬來捉刀。
只可惜秦孝儀老先生將美齡心聲寫得佶屈聱牙,用典又冷又僻,有些字連唸都唸不出來,看得全國軍民同胞瞠目結舌,原來竟比英文還難懂,不知如何解讀,這樣的捉刀人你說該當如何?
捉刀人不能有自己,代言時處處要替託他的人着想,自要先了解她、訪問她,清清楚楚知道她的心意、用意,將她自己不能詳細表達,或又說不出口的話雲淡風輕的吹了出來,而不是那麼沉重,那麼深奧,那麼引經據典,這叫人如何產生共鳴。
做捉刀人真的不容易,搞不好,引起別人將箭頭指向本來在背後的你。不久前,有位才子敬老尊賢吧,同鄉之誼吧,經不起某女士哀求替她捉刀,舉手之勞嘛,怎知才子之筆激怒了對方,揚言要告,某女士大呼不是我寫的呀,是某某代我寫的呀,輕輕易易就把這連稿費也分文不收的捉刀人抖了出來,碰到這等情況,連那怒漢都啼笑皆非,搞什麼嘛,出賣人這麼容易。
我也曾替人捉刀,譬如寫信給政府部門,代人向惡房東、房客打交道,明白到實在不是簡單的事,落筆前花的時間去提問去了解不算,寫好了還得左看右看自我審查數次,比寫稿生涯中完成任何一篇文字艱難得多也。
捉刀人起碼要學着用那個人的口氣,站的是他那個高度;若是沒那麼高,沒那麼深,沒那種見識,沒那門學問,沒那樣的氣質,沒那種觀念,你寫的內容叫人無法把那些與他聯結,豈不突兀得很,看官們看儍了眼。
秦孝儀替宋美齡寫公開信,寫出了一個大頭佛,我替發行大王捉刀,向報業大王王惕吾追債,不出三天原銀奉還,老人家沒付稿費卻有後謝金飾一大塊,那是生平收到的最高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