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施政報告其中一項影響發展商利益最深遠的限制發水樓措施,新政雖未正式出台,但地產商已醞釀透過司法覆核,尋求法律依據,取回或會失去的「水份」。
由於政府將會施行的發水樓限制在10%內的措施,且態度極強硬。因此,據接近發展商人士消息透露,部份正諮詢法律意見,對有關發水樓新一套的「遊戲規劃」嚴陣以待,最快12月底前公佈的作業備考,措施衍生出的問題,研究尋求司法覆核的可能性。市場相信,發展商會與政府抗衡的機會甚大,而最受新措施影響的,會是財力雄厚土地儲備豐足的大發展商,而中小型發展商亦會馬首是瞻。
地產商會:有好多步可行
地產建設商會秘書長龍漢標說:「所有嘅大政策及行政措施,我哋會多方面考慮並有責任去睇,如需要專業意見,如法律意見,商會都會去尋求嘅」。對於發水樓的新措施,目前商會暫未有尋求司法覆核的計劃,也未聽聞有發展商提出司法覆核。畢竟在提出司法覆核前,「中間仲有好多步可行」。
發展局則稱,有關新措施實早已諮詢各專業團體意見才推出,該局對發展商是否提出司法覆核無意見。
發展局配合特首施政報告,正式宣佈會在明年4月1日起,執行收緊樓宇發水限制,嚴定於可建樓面10%之內,更取消部份現獲豁免的樓面。消息公佈後,即惹來發展商質疑,認為之前透過各種途徑已購入的土地,發展商在出價時,已有合理期望可取得現行的「發水」的樓面,且是「合情合法」。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對發展商的質疑一直「企硬」,「我唔能夠喺建築條例批呢座樓或唔批呢座樓時,考慮埋你買地嘅心態同價錢」,故4月1日後必須依照新「發水」標準入則。
發展商挑戰政府或相關機構的政策早有前科,如數年前便有逾10家中至大型發展商透過旗下逾200家子公司,因繳付地租問題向法庭提出司法覆核,最終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