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在香港的學生都要學「通識」了,所以許多人可以靠教「通識」來謀生了。據說這門課還很熱門,如果給學生補習「通識」,有很好的回報。「通識」,顧名思義,是「普通知識」,也就是「常識」。就是除了書本上數、理、化、文等科之外,再學些跟生活有關的知識,以令學生以後多些生活的能力。
據說之所以要在中學裏開這一科,原因是今天的香港中學生就算考試考得很好,但對於身邊發生的事和世界上發生的事情,「通通不識」,所以才希望來個「通識教育」,教完之後,令他們「通通都識」。
香港的「通識教育」有「六大範疇」:1現代中國2今日香港3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4全球化5公共衞生6能源科技與環境。
香港的中學生,就要圍着這「六大範疇」去學習和考試,不明白,不要緊,還是老辦法,找補習。不用開地盤起樓,一樣製造就業機會。
為了了解一下「通識教育」,我找了一位很熟香港教育的朋友,聽她跟我講解了半個鐘頭,開始很亂,後來突然開竅:不就是希望香港的中學生多了解生活的這個世界嗎?不要眼光淺窄,既要知道香港o靚模,也要知道太空人的工作環境,既要知道曾蔭權每個星期上教堂,也要知道美國五角大廈是幹什麼的──總之加強好奇心,多些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除了道聽塗說,還要獨立思考。
有趣的是,「通識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Studies」。即是「自由學習」,卻又分了範疇,專科考試,說是沒有標準答案,卻有分數來定生死,那又何「Liberal」之有?
總之,很簡單的事情,以前只歸一個範疇,就是「家教」,現在卻變得那麼複雜,難怪陶傑考不及格,金庸去考,也未必及格。教育局長叫什麼名字?讓他來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