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億買金盛人壽60%工行藉收購獲保險牌

12億買金盛人壽60%
工行藉收購獲保險牌

【本報訊】內地大型商銀進一步向混業經營模式邁進,工行(1398)昨斥資12億元(人民幣.下同),收購首間中法合資保險公司──金盛人壽60%權益。投資規模雖屬工行資產值九牛一毛,但卻為該行帶來涉足保險業平台的牌照,長遠有利銀保發展,增強銀行收益。工行亦是自去年底,中銀監批准4家商銀試點參股保險公司後,最後一間完成入股保險公司的銀行。
記者:劉美儀

工行昨同時公佈季度業績,受惠於淨利息收入及手續費佣金淨收入,分別增長24.4%及32.9%,截至9月底今年首3季,該行盈利上升27.19%至1272.16億元,符合市場預期,金額已接近去年全年盈利水平。

盈利按季微跌1%

不過,若按季環比計,工行第3季盈利為426.13億元,較次季微跌1%,季內其貸款減值按年勁升87%至82.43億元,分析員指反映該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需增加撥備,與中行撥備微跌不同。
根據公佈,工行將成為持有金盛人壽60%權益的控股股東,法國安盛(AXA)及中國五礦,將分別持有金盛27.5%及12.5%權益。該合資公司於99年中,由安盛集團及中國五礦在滬組建,註冊資本僅14.05億元。
德意志銀行亞太區金融機構研究部主管余明麗表示,收購對象規模雖有限,但以工行龐大客戶基礎,透過保險牌照可加強有關產品的開發及銷售能力,內地保險業滲透率仍處初階,未來增長潛力極大。
交行(3328)今年1月參股中保康聯人壽(現改名交銀康聯人壽)51%股權,是最早參股保險公司的內銀,明富環球香港亞洲金融研究部主管陳昔典指,以交行個案作參考,今年首3季合併利潤為交行增加6000萬元計,全年進賬料約8000萬元,收費收益則較難量化,相信工行是次參股,最重要是帶來保險牌照。

邁向混業經營增收益

獲監管當局批准試點的建行及北京銀行,已先後參股太平洋安泰人壽及首創安泰人壽(後改名中荷人壽)。市場認為,大銀行入股小規模保險公司,及大壽險公司收購小型商銀,藉此建立銀保渠道,料符合銀監及保監的共同意願。
截至9月底止,工行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33%,較6月底的9.41%微跌,不良貸款率亦較年中下跌0.11個百分點至1.15%,撥備覆蓋率則由189.81%進一步升至210.16%,期內客戶貸款總額較去年底增加14.7%至6.57萬億元。
交易所權益披露亦顯示,曾斥巨資在農行(1288)上市後入股的美國資本集團(CapitalGroup)旗下CapitalResearchandManagementCo,本周二以每股平均價6.203港元,於場內增持5426.2萬股工行H股,涉資約3.37億港元,持H股好倉由5.97%增至6.03%。

工行首三季業績概覽

‧利息淨收入 金額:2216.63億元人民幣 按年增長:24%
‧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 金額:545.63億元人民幣 按年增長:33%
‧客戶貸款及墊款減值損失 金額:179.86億元人民幣 按年增長:32%
‧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 金額:1272.16億元人民幣 按年增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