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銷售手法時有聽聞,惟中招個案仍不絕於耳。近日本報接獲數宗涉及健身中心推銷手法的投訴,案主均為年輕人,當中有剛踏足社會不久的少女。有社工指出,近期年輕人參加健身會籍或美容療程而導致欠債的情況有上升趨勢,這類公司為擴闊市場,紛紛向入世未深的年輕一族埋手。
文小姐(18歲)剛中學畢業,途經旺角街頭時,有健身中心職員遞上抽獎刮卡,稱她中獎,帶她到樓上健身中心領獎,由幾名推銷員軟硬兼施推銷,又以查看能否獲銀行優惠為名,着她交出銀行提款卡,聲稱為她先擦卡審查一下有否優惠。文小姐表示,因不虞有詐交出提款卡,擦卡及輸入密碼後,職員即時變臉,指她輸入密碼等於同意購買會籍,最終她無奈簽署合約,購買了數千元健身會籍。
20多歲的陳先生任職文員,月入約8,000元,在旺角一健身中心做Gym時,突有三名健身教練上前指他動作不正確,向他推銷教練課程,「佢哋帶我入房之後圍住我,一個教練就係咁介紹不同套餐,另外兩個就用命令式嘅口脗,叫我拎信用卡出嚟,好似黑社會咁,我做完Gym好攰,完全思考唔到,就照佢哋講交出信用卡同簽合約」。
簽約後恨錯難返
陳先生最終簽署了一個為期五個月的教練課程,價值兩萬元,他坦言經濟上根本負擔不起,但已恨錯難返。
80後的馬先生,月入約一萬多元,某晚約10時途經旺角一健身中心,被職員以小禮物引入中心內參觀,其間不斷向他推銷價值六萬多元的健身會籍及教練課程,直到晚上12時,他疲累不堪,「佢哋落埋半閘,燈光又調校到好暗,我驚佢哋唔畀我走,最後為求甩身簽咗份四萬蚊嘅教練合約,要凌晨先走到」。
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主任梁翠環指出,年輕人誤中健身美容等銷售陷阱的個案有上升趨勢。她解釋,情況主要受注重外貌的社會風氣影響,「不少年輕人覺得外表打扮就係成功嘅象徵,健身同美容中心就藉住呢點向佢哋推銷,後生仔女生活經驗少,一時把持不定,好易跌入陷阱」。
梁又表示,在輔導欠債個案中,曾有一名19歲少女,在接受美容療程時被推銷不知名減肥丸,最終欠下八萬元卡數,要透過債務重組及家人協助解決。個案編號:1007047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各類表格: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