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政府本周六將公佈二○一二年政改本地立法建議。在立法會選舉方面,政府主張維持現有功能組別和團體票、公司票制度,不會取消外國駐港機構的投票權,不會合併或拓寬現有功能組別,也不會建議全面廢除區議會委任制。同時,新增超級區議會功能組別五席,僅限於由現任區議員提名和參選,達十五人才可提名一張名單(比各黨先前認同的十人門檻還要高),交給三百多萬名選民不分區選出,當選者勢必成為票王。以目前區議會政黨比例推測,在非建制派政黨中,可能只有民主黨才有機會提出候選名單。
應盡快提出終極立法
面對這種畸形的、鳥籠的政改建議,泛民黨派應該提出修訂,要求廢除團體票和公司票,改用個人票和董事票,或者至少要求股東會事先明確授權;撤銷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外國駐港機構)投票權;合併和拓寬傳統功能組別選民基礎;全面廢除區議會委任制;新增超級議員應開放給全港跟區議會事務有關的持份者(即全港市民)提名和參選,否則門檻要低,也要分區競選,以免特權人士披起票王外衣,導致新增功組更難廢除。然而,筆者預測,這些反建議絕大部份都不會通過,因為決定權都在特區政府和建制黨派手中。表決門檻是二分之一,不是三分之二,因此任憑非建制派議員如何提出修訂,如何團結一致,恐怕都會無濟於事。
泛民議員提出上述法案修訂固然是應有之義,但無論他們成功與否,始終也只是在畸形的、鳥籠的政制框架內躁動掙扎,委曲也難求全,更難重燃強烈爭取民主普選的公民社會動力。因此,筆者認為下一波本地民主運動的訴求,無論在體制內外,除了應該繼續堅持盡快落實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之外,也應強烈呼籲政府盡快提出終極立法(一次過立法)方案,明確普選定義,訂明何時與如何實現全面真普選。
望民主黨派凝聚共識
這一點正是普選聯和民主黨原本聲稱「缺一不可」的三大堅持之一,但最後卻在表決前拋棄。如今鳥籠政改方案已獲通過,但終極立法的訴求絕不因而失效,它依然具有民主理念的正當性和政治道德的感召力。
縱使泛民黨派對於到達終點站的時間意見分歧,也宜首先聯合推動政府明確終極普選定義,明確終點站的具體內容,之後再談論到達終點站的時間表(亦即應否爭取人大常委會修改決議),繼而才談論路線圖。民主普選終點站的具體內容,正是下一步民主運動的關鍵議題,也是終極立法建議與公民行動的首要議題,有望凝聚目前各大民主黨派的最大共識。
桑普
文化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