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巿飛升,全年有230天在外工作的TLC旅遊生活頻道節目主持人SamanthaBrown(珊曼莎布朗)是一個紐約人,也曾經歷努力工作賺錢買樓的日子,當她知道灣仔Queen'sCube新樓盤呎價達一萬五千元,比她在紐約布魯克林(Brooklyn)區的新式住宅單位還要貴三倍時,禁不住「O晒嘴」。
工作關係,女主持住過最豪華的美國度假大屋、最奢華的酒店。四至五年前,她與經理人丈夫儲夠彈藥,實現置業夢想,先後在紐約巿區購買一個住宅單位,以及一間古老鄉村大屋。日前她在灣仔石屎森林裏一間餐廳的露天平台接受訪問,記者告訴她附近的Queen'sCube新樓盤呎價:「近二千美金一平方呎。」她禁不住在鏡頭前O嘴三秒鐘,然後發出招牌笑聲,嚷着要知道那是怎樣的豪宅。
「全新大廈,叫Queen'sCube。」四百多呎的建築面積,約七成實用率,記者告訴她。她開玩笑:「哈哈,它不是一層樓,是個小立方。」「你也要買一間嗎?」記者問,她以「哈哈哈」作答案,只管好奇香港人會否願意付這樣的樓價。這個樓盤銷情慘淡,香港人似乎比以前聰明。
年輕時三人合租單位
Queen'sCube比美國女主持的布魯克林區住宅貴多少?「我會說是三倍!」約五年前,美國樓巿泡沫爆破前,Samantha在布魯克林區買下第一個物業,泡沫爆破後,她再在紐約上州區域買下一間有180年歷史的鄉郊別墅,兩個物業面積都是二千多呎。「年輕時,我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在紐約置業,那曾經是個大想頭的夢想。」她爸爸經營水泥材料公司,媽媽已退休,「物業都是我與丈夫儲錢買的」。
現年41歲的Samantha,在大學修讀音樂劇課程,1992年開始在演藝重鎮紐約居住,等候舞台上的機會。年輕、單身、沒有財富的日子,在曼克頓居住不易,只能與友人合租。三個女孩,住五百呎單位,攤分千五美元月租,即每人支付約四千港元。床、椅、桌子都可以摺起,髹上鮮橙色的牆,掛着從藝術書裏影印的名畫,那就是三個人的理想天地。租金是很昂貴,生活方式卻可以很便宜,人有目標,朝理想進發,「我們經常跟朋友到附近咖啡店、餐廳吃飯相聚,很方便,那七年是一段很快樂的時光」。
累積財富後認真計劃
Samantha在20多歲時跟香港時下80後想法或許不一樣,並不心急置業,「年輕總想行樂,置業不容易,而且財政上很受掣肘。但到30多歲,享受世界,享受累積財富之時,就要認真計劃了,我跟丈夫都希望有一個地方建立自己的家。」
不同年紀不同需要,物業若到了好價位,她會考慮賣去巿區單位,鄉村大屋會是夫婦生兒育女的永久安樂窩,她最新的節目介紹如何悠閒度周末,逢周四晚9時在TLC旅遊生活頻道播出,肯定不會帶大家周末看樓盤。
記者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