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局採唧牙膏式放水

儲局採唧牙膏式放水

【本報綜合報道】市場料聯儲局推行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已是勢在必行,但外界對今次措施的規模仍眾說紛紜。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當局今次只會「唧牙膏」式「放水」,未來幾月僅吸納數千億美元債券,較市場普遍預期為少,以免對市場造成太大震盪。不過,報道補充指,當局未來將因應經濟復蘇的進度,調整買債規模或停止買債。
在失業率高踞不下、通脹率似有若無情況下,聯儲局下周三結束一連兩天議息會後,勢推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即吸納更多債券,以壓低長期利率,從而刺激投資和消費。

或較市場預期3.9萬億少

然而,有別於金融海嘯期間,當局在半年至9個月內大手吸納近2萬億美元國債及按揭抵押證券的做法,據報當局今次只會逐少買債,未來將因應經濟和通脹情況,增購或停止吸納債券。
市場預測當局的買債規模介乎1000億至2萬億美元不等,最普遍的預測為未來5個月吸納總值5000億美元(約3.9萬億港元)債券。美銀美林報告稱,由於有關預測已完全反映在債市上,一旦最終宣佈的規模少於5000億美元,市場將大失所望,並可能導致債息急升。
分析指出,在目前經濟表現呆滯但仍保持增長下,聯儲局採取唧牙膏式的彈性買債手段,讓其可隨時調整買債規模,亦可緩和局內鷹派的反對聲音。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賴恩指出,聯儲局決定買債規模時必須恰到好處,規模太小會令部份認為須落重藥救經濟的人失望,規模太大則惹來當局反應過敏的指控。有論者擔心,新一輪量化寬鬆的成效令人質疑,且有機會引發嚴重通脹。

諾獎得主睇淡放水成效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則認為,美國應推出新一輪刺激經濟措施,以推動總體需求,而非加大量化寬鬆力度。他又批評,量化寬鬆可能製造資產泡沫,損害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