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鬆(QE)高唱入雲,聯儲局下周公佈買債計劃彷彿已成定局。買債目的,一般相信是要推低債息以致其他相關成本,來迫使資金湧進市場,進而推高通脹。對於狂印銀紙最終會推高通脹,這點毫無疑問。
然而,通脹升了──或許哪怕只是通脹預期而非通脹本身上升,理論上債息(不論長短)也會上升。是故,量化寬鬆要推低債息但抬高通脹這兩目標,本質上是矛盾的。君不見日本量寬多年,通脹、債息皆低而非一高一低?
不過,這不等於說美國通脹、債息也會「雙低」。目前金價高企、TIPS孳息抽升,在在顯示通脹壓力早已存在,通脹預期其實於當局出口術後、實際行動前已見回升。
圖一所見,在8萬多億美元(下同)全球流通的國庫券總額當中,大部份為海外央行持有,而聯儲局持有的僅為總數十分之一。另從圖二所見,零息日子下,國庫票據及債券增逾兩萬億元,但兩者的孳息卻上過落過,可見債量與孳息沒有必然關係。
美國過去瘋狂發債,即使今欲反手回購,亦未必能壓低債息。自食惡果也。
羅家聰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首席經濟及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