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斥資49.6億元在屯門曾咀興建每日處理2,000噸污泥的超級焚化爐,預計2013年落成。屯門區議會原本強烈反對焚化爐落戶該區,惟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去年帶領一班建制派區議員遊覽日本,加上承諾不在望后石建火葬場與骨灰龕後,區議會即軟化不再反對。部份泛民區議員擔心邱騰華過橋抽板,環境局其後回應,直認研究在曾咀興建骨灰龕。
記者:黃偉駿
環境保護署昨日跟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旗下公司簽約,正式將稔灣曾咀污泥焚化廠的設計、建造及營運合約批給對方。部份設施已動工,預料施工期內可創造600個職位,落成後日常營運需60名人手,工程將優先聘用屯門居民。
設站監測市中心空氣
邱騰華表示,焚化爐2013年落成後,可將污泥的體積大幅減少九成,不但減少污泥落入堆填區造成沼氣排放,更能在焚燒過程中產生電力,做到「轉廢為能」。環保署又應屯門區議會要求,在屯門市中心設立空氣監測站,監測焚化爐會否對環境造成影響。
屯門居民一直不滿政府經常將厭惡性設施興建在該區,區議會過去也強烈抗拒污泥焚化爐「入侵」。不過,將軍澳居民近月強烈反對堆填區擴建下,屯門區議會過去一年竟再沒有反對聲音。
民協區議員嚴天生說,邱騰華與副局長潘潔去年起不斷跟區議會討價還價,又承諾若區議會接納污泥焚化爐,願意不在區內望后石建火葬場與骨灰龕,加上去年中區議會內10多名建制派為主的議員,隨邱騰華到日本參觀焚化設施後,反對聲音即大減。他坦言是無奈接受現實,並不表示支持興建污泥焚化爐。
不過,嚴擔心邱騰華過橋抽板,因為直至昨日簽約儀式舉行後,望后石在分區計劃大綱圖上,仍被劃作「其他指定用途(火葬場,靈灰安置所,殯儀服務中心及休憩用地)」。民主黨區議員陳樹英批評邱一拖再拖,早前表示要等候食物及衞生局完成骨灰龕諮詢,才能落實將望后石改變土地用途,「起碼改變咗火葬場嘅用途先,同骨灰龕諮詢係冇關」。
政府研曾咀建骨灰龕
環境局稱,政府正研究在屯門曾咀煤灰湖部份土地興建骨灰龕,落實方案後,便會商討剔除望后石的火葬場及靈灰安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