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交所與澳交所合併講到明要挑戰港交所(388),一名熟悉港交所運作的人士卻指出,全球交易所都講求「本土市場概念」,一間公司不會貿貿然到海外上市,更不會因為兩個交易所合併而去上市,料新澳交易所合併不會對港交所構成強大競爭,反而可能因為忙於整合工作減慢發展,讓港交所伺機全速擴展業務。記者:高淑嫻
新交所以四成溢價收購澳交所,港交所即時受惠,股價急升5%,收報181.9元,為08年初以來高位。港交所主席夏佳理回應說,暫時未有合適的合作對象,如有商業利益及技術進步空間,港交所會考慮。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指出,以市值計算,港交所是全球最有價值的交易所之一,並有吸引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優勢,未來充滿機遇,即使要合併,相信不難找到夥伴。
據悉,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日向董事會成員發訊息,指要分析新澳交易所合併對港交所帶來的影響。
「整合需時 拖慢發展」
不過,個別董事會成員異口同聲表示,港交所毋須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反擊,只要做好本份,致力吸引公司來港上市及拓展人民幣產品市場便可。有董事認為,交易所合併只為虛名,難有協同效益。若港交所提出併購其他交易所,又證明不到有實際利益,他一定反對。
港交所前董事、網上股評人DavidWebb雖然不認同港交所最近推銷的人民幣資金池概念,料是港股直通車或納指七雄翻版,但他不認為港交所要進行海外收購,特別是亞洲市場的保護主義嚴重,增加併購難度。
Webb表示,港交所最好透過自然增長,成為以中國市場為首的亞洲新興市場中心,配合香港優惠的稅制,可望吸引企業大股東把財富移到香港。
一名熟悉港交所運作的人士形容,「新交所與澳交所合併仿似紐約與倫敦機場合併,兩個機場合併不會令人流大增」,反而要花時間搞整合,放慢發展速度。他指出,交易所合併只適用於歐洲,因為歐洲條例趨於統一,並且使用相同貨幣,其他市場合併根本沒有協同效應。
交易所生意內需為主
最重要是,全球交易所都講求「本土市場概念」,上市公司的主要交易量均來自本土投資者,「如果本土投資者都無興趣,遑論吸引海外投資者。」一間公司到海外上市一定有原因,舉例說,歐舒丹(973)覬覦龐大的中國市場而來港上市,海外礦業股為跟內地做生意而在港集資,港交所目前具備高質素上市公司及充足流通量,投資者及公司不會因為新澳交易所合併而背棄港交所。
對於新澳交易所合併令交易時間延長至11個小時,有港交所董事指出,交易時間長短與交投沒直接關係,港交所延長交易時間旨在接近A股。證券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午飯休市時間由兩小時減至個半小時是最適合的。
業界:安全性較速度重要
對於市場認為新交所不斷提升交易系統能力,可能威脅港交所,資深市場人士指出,交易所買賣最緊是穩定安全,系統速度太快可能犧牲安全性,導致今年5月美股突然閃電崩盤(flashcrash)。加上港交所已計劃在2012年推出AMS3.8,每秒可處理3萬個買賣盤,處理時延遲僅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