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合併已非新鮮事,早於2007年4月,紐約交易所(NYSE)便與泛歐交易所(Euronext)合併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交易所,但合併的效果卻事與願違。以紐約泛歐交易所(NYSEEuronext)為例,合併翌年便遭金融海嘯重創,而面對於黑池及高頻交易等另類交易平台加入搶食,市佔率更不升反跌。
紐交所於合併後業績曾經一度造好,純利更急彈2.1倍。但好景不常,08年金融海嘯殺到,紐交所業務遭到巨大衝擊,期內勁蝕7.33億美元(約57.2億港元),將上一年錄得的純利一鋪清袋,其後雖於09年轉虧為盈,但盈利水平只及海嘯前的三成,更與合併前相若,可說是打回原形。
黑池高頻交易搶生意
其實,紐交所業績持續不振亦有其他原因。價廉物美的黑池以及為客戶提供速度優勢的高頻交易近年於美國大行其道,亦搶走傳統交易平台不少客源。紐交所的美國市佔率,已經由07年的60.5%大跌22.1個百分點至今年9月的38.4%。
股價不及海嘯前1/3
此外,市場人士亦普遍對金融海嘯時的大跌市猶有餘悸,即使股市於去年3月止跌回升,仍不足以吸引資金大舉回流,致使大市成交越趨淡靜,令紐交所上月的成交量亦要按年大跌24%。
面對內憂外患,紐歐所的股價表現自合併以來不斷插水,上周五美國收市價僅及海嘯前不足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