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統計局經常公佈多種數據;首次申領失業援助的數字,更是近半年來挪移市場的最重要指標。最近一次的公佈是10月16日的一周,首次申領失業援助的人數只有45.2萬,比起之前一周的47.5萬大幅減少2萬多人,被視為非常利好的因素。
真的如此這般簡單嗎?就業環境好,股市整體表現好的機會也大一點,但單憑任何單一因素便斷言後市方向,無論如何都有點粗疏。畢竟,股市反映的只是上市公司的盈利。在全球化之下,企業的盈利可以分散,可是一個地方人民面對的環境,卻可以被政客的愚昧搞到一塌胡塗。這年頭分析投資環境,可要明白這個新的現實。
刺激經濟 政客最大得益
除了全球化,就算收入主要依賴本土消費的美國公司,地域因素帶來的差異也越來越明顯。美國雖然是一個國家,可是當作單一的經濟體系來看,危與機都很容易看漏眼;尤其當好壞落差大,整體的平均數,給我們的訊息沒有多大的意義。以就業數據為例,也有地方的失業率仍然高企,可是不少地方也漸露曙光。9月份,加州、紐約、麻省和新澤西州,是就業人數下跌得最多的4個地方;最好景的則是首府華盛頓。
傳統的主要商業中心就業環境差,政治中心的就業環境好,說明了刺激經濟的開銷,結果最大得益者仍是提出要花錢的那一班政客和說客。事實上,這現象也反映在樓市上。重災區如Nevada、Michigan等,在可見的將來都不會有任何起色,怎樣刺激開支也沒有用。可是,部份地區的樓價,已經慢慢回到高峯時的七、八成。
這個小陽春的樓市,就是在首府華盛頓周邊的近郊住宅區。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