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推出自願醫保第二輪諮詢,文件中雖列出未來購買標準醫保的參考保費,原來自願醫保計劃的保費由業界釐定,政府無話事權,賠償額則靠將來的法定機制與業界協商。食物及衞生局期望未來可把保險公司的佣金、利潤及行政費降至兩成以下,變相令保費有下調空間或增加賠償額。保險業界表明政府的想法不可行;學者則認為政府必須在法定機制中佔一席位,才能保障市民。記者:陳凱迎
政府的諮詢文件推出以來,不少市民擔心自願醫保會有保費狂加的可能。食衞局副秘書長陳松青接受訪問時表明,政府在自願醫保計劃中,負責訂出一個標準的計劃內容,但在釐定保費上政府卻無話事權,「政府負責訂出呢個蘋果(指標準醫保計劃),由保險公司定個蘋果嘅價錢」。
當前醫保僅六成作賠償
食衞局副局長梁卓偉補充,政府會成立法定監管機構,定價會由法定機構與業界協商,但詳細的協商過程,須視乎將來法例的實際寫法,「唔相信(政府)要做埋定價嘅功能」,在提升定價的透明度下,他相信已足以保障市民。
然而,現時私營醫療保險市場自由釐定賠償額的機制下,市民所交的保費其實大部份也並非用作賠償。根據香港保險業聯會數字,05至09年間個人醫保的保費中,每100元只有約60元是用作賠償,其餘40%歸保險公司所有。
梁卓偉認為,由於自願醫保的保障範圍由政府提出標準,保險公司花在推銷和解釋產品的佣金可大大減少,加上自願醫保不包門診,可減少處理大量門診索償的資源,從而將保險公司的佣金、行政費及利潤在保費中所佔的比率,由40%收窄至不超過20%,變相為減保費提供空間,「冇9毫半,(保險公司)都有9毫拎返出嚟!」
至於醫學會質疑自願醫保「賠唔足」,例如「通波仔」手術費市價要10多萬元,政府建議的賠償額僅9萬元,梁卓偉反駁指,文件中列出的賠償額,是根據醫學界去年向保險公司索償的中位數釐定,故醫療界無理由反指賠償額不足。
保險界指利潤只得3.4%
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譚仲豪卻認為,政府認為保險公司把成本及利潤控制在兩成以下的想法並不可行,「門診索償佔行政開支比例好少」。他引述保險業監理處去年的數字,指團體及個人的醫療保險保單中,有近72%是用作賠償,佣金及管理開支各佔大概一成,利潤卻只有3.4%,「睇得出係微利」。
理大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阮博文則認為,政府必須在上述法定機制中佔一席位,才能在訂定賠償額時保障已投保的市民,有關法定機制也要進行定期檢討,以免賠償額與實際醫療收費的距離越拉越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