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內地網民的智慧 - 李平

盡論中國:內地網民的智慧 - 李平

內地資訊封鎖一向嚴厲,近期在中日釣魚台紛爭及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兩大事件上,當局封殺相關消息、評論更是不遺餘力,對不符其意圖的言論的圍剿也是不遺餘力。不過,相對於網民智慧的成長來說,當局相關的封鎖越來越力不從心,相關的批判反令網民更容易聽到不同的聲音。

反面文章正面看心態

一方面,隨着科技的進步,內地網民「翻牆」(突破防火牆封鎖)越來越嫻熟,不少人已可以突破當局的屏蔽,瀏覽禁網,或登入twitter、facebook等網站發表意見;另一方面,在反面文章正面看的心態之下,當局策劃的一些民調、言論,也為網民提供了豐富的另類參考。

對官方宣傳具免疫力

北京的傳媒朋友近日在電話中戲稱,要感謝香港《文匯報》,讓他看到了過往不易在第一時間看到的《蘋果日報》的評論。原來,本報近期一些針對釣魚台撞船事件及劉曉波獲獎的評論,惹惱了「北大人」,香港《文匯報》不時引述原文橫加批判,反而給北京一些傳媒、網民可以免費先讀為快。
由於「壹蘋果」網絡上的新聞、文章,如非在香港瀏覽須付費訂閱,在內地還須翻牆,朋友因此向筆者索要本報的幾篇評論的全文,包括〈中國在釣島事件贏得阿Q式精神勝利〉、〈良知的天使〉等。他說,這些被點名批判的評論,有類似文摘的效果,其中,日本釋放中國船長是因「美國的施壓及美國對日本的承諾」、「誠信簡化交易、加強效率」,這些論點都吸引內地網民查找全文。
朋友表示,內地網民對官方的宣傳一向頗具免疫力,對官方傳媒刻意支持,或者刻意批判的事件或言論,往往會得到不同甚至恰恰相反的結論。他舉例說,《環球時報》早前報道,調查顯示指近七成受訪者不滿諾貝爾委員會將和平獎頒給劉曉波,但網民看到的是,逾兩成受訪者要求釋放劉曉波;而《蘋果日報》的評論既然受到重炮轟擊,一定是觸及了當局的某些禁忌,因此更希望能全文拜讀。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