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習慣在紙紗草紙上作畫,那些色彩艷麗、手工繪製的畫作經久不蛀,是古埃及文明的記載。
納西人則在東巴紙上寫字,悠長久遠的造紙歷史使東巴文字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這種集表意及表音於一身的象形文字,形態比甲骨文更原始,被譽為文字的「活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
東巴文有1400多個單字,詞彙量豐富。正因為它的實用性強,所以,這種文字至今仍未湮沒於浩瀚的時光。它存在着,並且,被使用着。走在麗江古城,處處可見東巴文的蹤跡:商鋪招牌上東巴文與漢字並列,當地的手工藝品上則一律是東巴文獨特而迷人的象形圖案:石雕、木雕、樹雕、石刻畫、彩繪、燒瓷、布藝、皮具……有了東巴文字的點綴,古老的意境與現代工匠的手藝結合起來,讓這種年邁的文字有了新的生命力。
我從麗江買回一堆工藝品:掛畫、木雕、皮製手繩、圍巾等等,上面美麗的東巴文字令我愛不釋手。當地賣主看得懂商品上的東巴文,一字一句為我作了詳細解讀,這種古老的文字至今存活着,令我感動。
我至愛的是當地特產的圍巾,百分百羊毛製作,或厚或薄,繡在上面的,一律是象形文字,它們通常是一些祝福用語,送禮自用皆可。秋風初起的時候,披一條繡着東巴文的圍巾在肩頭,古樸的情調、妖嬈的風情在風中翻飛,千年時光,就這樣悠悠地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