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希望透過套餐式收費,提高私營醫療市場的收費透明度,食物及衞生局表明,在自願醫保計劃下,投保人即使因手術出現嚴重併發症,也毋須承擔額外的醫療費用;局方又指,自願醫保計劃設有由政府注資的高風險分攤基金,負責高風險病人索償的款項,反駁要健康市民交雙重稅的說法,並相信以25至44歲人士購買為主。
「我哋就係要用套餐價抗衡海鮮價」!食衞局副秘書長陳松青說。
他強調,要求私家醫院針對部份病症設套餐式收費,是要提高收費透明度,即使有病人因手術出現嚴重併發症,令牽涉的醫療費用增加,投保人也只須承擔最多1.1萬元的共同保險(co-payment),以及賠償額與套餐價的差距。
政府承擔高風險索償
食衞局副局長梁卓偉表示,外國已實行套餐式收費多年,本港私院可透過「拉上補下」形式保障病人,例如1,000個盲腸手術中,若果只有1個人出現嚴重併發症,餘下病人都不難處理,故私營醫療機構或醫生其實一向都承擔着這個風險。政府年底推出的四幅私院用地時,會在批地條款中列明要有至少30%病床是用作套餐式收費,確保足夠的套餐式醫療服務供應。
梁卓偉又否認自願醫保是變相要健康的年輕人交雙重稅,以補貼病人及長者等高風險投保人士。梁說,政府在計劃中已設立了高風險攤分基金,負責承擔高風險投保人的索償費用,倘投保的高風險人士太多,政府會注資補貼。
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阮博文認同,要市民「交雙重稅」的說法並不成立,「不嬲保險嘅機制就係要將風險攤分,年輕人都唔能夠肯定自己係咪唔會病,老人家又係咪一定經常索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