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逆轉林煥光「贖罪」 修正政府短視

角色逆轉
林煥光「贖罪」 修正政府短視

2005年因婚外情離開港府問責團隊的林煥光,今年1月出任平機會主席後揚言「唔會畀面政府、大商家」,又力撐民間團體爭取全民退休保障。他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批評政府沒有壓力,只有曾為政府一分子的「原罪」,有責任指出政策問題。

質疑骨灰龕檢討中斷

「政策有缺失,你(自己)唔通冇責任咩?」曾是政府一員,看到今天的社會問題,林煥光說:「的的確確有原罪嘅感覺。」他的「贖罪」方法,是不時提醒政府要為市民籌劃長遠未來。他舉例指,全球政府都面對人口老化、結構性貧富懸殊、缺乏退休保障等問題,「可能一屆政府做唔到,(美國總統)奧巴馬做醫改,如果唔係前幾屆總統都有意願去推,今日都做唔到」。
主持人問他政府高層有否作出領導式政策研究?林煥光笑說:「即係咁講啦,以前好多政策,係從長期着手。」他以骨灰龕為例,指過往每10年檢討一次死亡、火化人數,並找地建設施。「我都覺奇怪,呢個10年檢討係咪中途殺局(指兩個市政局)時停咗?如果等到問題積累到好大先處理,咁就做唔切」。
他批評,社會檢視公共政策似變得短視,「係咪只顧眼前一寸,唔理將來一世?成個社會都要問番自己」。林煥光又以堆填區事件為例,認為政府應同時引領公眾討論減少包裝、廢物分類,再講餘下的垃圾可如何處理。政府五年一任,林煥光指許多問題確未必能在五年內解決,但每屆特首都應提出願景,講出最少五年內可做到甚麼,「呢個係問責基本功」。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