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G20揭示美國大勢已去 - 胡孟青

青心直說:G20揭示美國大勢已去 - 胡孟青

中國突然打出加息牌,不但滙率問題上無被20國財長會議明加施壓,而且在歐洲支持下,更成功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令中國獲更大投票權。中國勝出,敗將蓋特納更要死死地氣,專程由南韓飛抵中國,會晤王岐山,情況有如爺孫共聚,面授機宜。
中國力保不失,早在預期之內,反而歐盟角色日益吃重更值得留意。20國財長會議期間,以德國為首之歐洲大國,似乎故意跟金磚四國站在同一陣線,極力反對美方提出的外貿盈餘上限理論;另外會上安排了伯南克講解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其間遭與會者提出質疑,而會後德國財金官員更發重炮,批評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是變相貨幣操控。中國曾經說過類似言論,但出自西方國家口中,就似乎是第一次。

歐洲角色漸重要

歐洲債務危機,可能是歐洲政策的轉捩點。金融海嘯後,歐盟政策原本是舉棋不定,但一場歐元保衞戰令歐盟硬着頭皮,決心行緊縮政策,一切以控制財赤為先。歐盟成員近期先後收緊財政,儘管引來示威反對,但政府似乎決心企硬。連美國細佬英國,最新預算案料涉及大幅削減職位,卡梅倫希望再使出戴卓爾夫人30年前的奇蹟,透過大幅開源節流滅赤,以毒攻毒。
反觀美國,繼續印鈔救市。伯南克曾認定日本當年量化寬鬆政策規模不夠,力度不足,才墮入當前迷失困局。可以肯定,有伯南克一日,美國這部印鈔機就算墨水用盡,鈔票還是會繼續印。逾13萬億美元財赤,技術上美國已經破產。
歐美財金政策南轅北轍,誰勝誰負怕且數年後始有答案。蓋特納最近說了一句真話,就是貨幣戰爭怕且要用上3、5年時間才可解決。那麼在未來數年,我們仍要活於潛在泡沫、泡沫危機、或泡沫越滾越大的現實中。但更要留意是,有弱者就自然會有強者冒起。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