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學生女多男少、服務性行業盡是女人天下、社福資源也似向女士傾斜,掌管《性別歧視條例》的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林煥光,昨日在電台節目「講男講女」。他指出,港男在職場生態、醫療援助等問題上都面對不平衡。平機會將就男士面對的歧視問題,展開為期半年的研究,出手協調兩性平等。 記者:雷子樂
上任已九個月的林煥光昨接受商業電台節目《政好星期天》訪問,為港男發聲。他指出,香港是最早面對全球化衝擊的地區,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工廠北移令藍領工種消失;到了21世紀初,更連初級白領工作也漸北移,令不同年齡層的低學歷男性岌岌可危。
教育上,香港早已男女平等,目前入讀大學的男女比例更是45比55。低學歷男士的薪金無望攀升,林煥光說:「當佢哋成家後,如果太太叻過我,搵錢多過我。當經濟地位逆轉,但係男主外女主內嘅觀念仲係轉得好慢,咁壓力就會出現。」小則離婚收場,大則爆發家庭暴力。他認為,政府應及早關注這問題,制訂長期政策,否則將湧現更多社會矛盾。
研究半年 再建議政府補救
低薪港男腹背受敵,林煥光續稱,今天的商舖店員十居其八是女性。在最基層的家庭,女士們為養家,再低薪也願捱,但失業男則傾向找一份薪金跟之前相若的工作,不願屈就。公共醫療上,女士設有婦科、社福架構內設有婦女事務委員會,男士卻未受關顧,平機會也希望了解有關問題。
林煥光表示,已委託了顧問機構着手研究男士問題,半年後有結果,掌握問題後,再建議政府作補救性工作,「我哋唔係搵嘢嚟搞」。他指出,有關問題會在未來10年、20年不斷惡化,值得及早關注。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歡迎平機會的決定,他指出男士的醫療援助不足,「女士有三個健康中心做專科門診,男士就冇」;就業上,超市收銀員等職位「九成九」請女性,「男人喺呢啲地方好弱勢呀」。
女性地位升 仍被視為商品
明愛男士成長中心督導主任黎偉倫表示,目前因家庭問題求助的男士個案約佔三成,但社福界設有婦女中心、單親媽媽小組,男士卻較難使用這些服務。
為男士發聲之餘,林煥光昨也為基層婦女抱不平。他指出,目前25%最低入息的階層當中,男士的收入平均較女士高兩成,這些行業主要是清潔、保安,看不到與學歷有關。此外,香港的女性參與勞工比率,長期維持於約五成水平,較歐美的六至七成低。他更慨嘆,女性經濟地位不斷提升,但港鐵站仍放眼盡是瘦身、豐胸的燈箱廣告,反映本港社會仍將女性視為商品販賣,相當矛盾。
本港男女經濟社會狀況比較
-男-
勞動人口參與率:69.4%
大學生比例:45%
月入高於30,000元:282,000人(64%)
月入低於3,000元:46,400人(34%)
公共醫療服務:沒有男士專科
社福支援:不設男士委員會
-女-
勞動人口參與率:53.1%
大學生比例:55%
月入高於30,000元:157,200人(36%)
月入低於3,000元:89,000人(66%)
公共醫療服務:設有婦科
社福支援:設有婦女事務委員會
資料來源:平機會、豐盛男士協進會、政府統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