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旅遊界多事之秋,翻查搜索新聞報道的「慧科新聞」,2010年1月至最近,上任約一年的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在969條報道中出現,上屆主席何栢霆去年同期只有100條,胡兆英解釋:「嗰排發生永盛事件,又有阿珍,咁啱董生(旅議會總幹事董耀中)放大假,我咪答住傳媒囉,答吓答吓就咁。」
「今時今日冇嘢收得埋」
外界常詬病議會「自己人管自己人」,但有業界暗批主席「唔係自己人」,而是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冇人想俾人管,尤其係大部份一直安份守己、唔做零團費嘅行家。」52歲的他坦言上任一年感慨良多,在年終主席隨筆,更首次公開承認,業界自我監管機制已失靈,議會須伸「有形之手」監管。
由旅行社老闆成為主席,他說學懂適當時候低聲下氣。胡的家族本在澳門經營旅行社,他93年當過江龍買入本港的錦倫旅遊。本地旅遊每爆「大鑊嘢」,錦倫也首當其衝,因錦倫專營歐美、亞洲及內地自由行旅客的本地遊、澳門深圳遊,市場佔有率現達50%至60%。
03年沙士爆發,「好多旅行社捱唔住」,錦倫也難逃此劫,當時為旅行社協會主席的他決定開記招,表示導遊、旅遊巴司機等須戴口罩,車上又備酒精潔手液,「好多旅行社叫我唔好搞咁多嘢,驚戴口罩嚇親旅客」。結果度過難關。
「今次仲大鑊。」他說只有20多間旅行社辦零團費,但「一粒老鼠屎都可以搞禍一鍋粥。喺度食唔好喺度屙,呢班友仔」。他說逼購物、棄團等已破壞香港聲譽,「就算政府幾唔願意接手呢個燙手山芋,最終都可能被迫插手,到時我哋業界自由度仲少」。
為業界也好,為生計也好,他大刀一揮,新守則最具爭議是「一團一導遊」,有導遊聲言要「圍」議會及罷工,他約對方「傾偈」:「佢話好忙,我話唔緊要,幾夜都等你。」政策出籠,罷工之火暫撲熄。
有業界不滿他常回覆傳媒,「但今時今日冇嘢收得埋o架,阿珍事件都係旅客自己拍片放上網o架」。他說與其見招拆招,不如主動出擊,如公開永盛事件,又宣佈新增機票手續費等:「如果記者發現先,就變成投訴。」
是否改革者歷史有定論
施政報告要求檢討議會職能,他順勢再來一刀,擬提升議會非業界理事地位,包括業界與非業界理事數目均等,處理爭議性事件如「阿珍事件」等的規條委員會,大部份由非業界理事主持,「你哋記者話咁先公道嘛,唔係又話我哋自己人管自己人」。他又擬將議會的監管職能,與商會性質分開;甚至打算刪除只准業界理事競選主席的會規:「連自己都打埋。」當然,非業界理事勝算多少,他心知肚明。
由旅行社協會主席,到旅遊業議會主席,下一步會否是旅遊界立法會議員,「我唔排除任何幫到業界嘅機會」。但據悉他想推舉的,是明年退休的總幹事董耀中。對於現任議員謝偉俊,他擺出招牌笑容:「我只可以講,好羨慕其他界別,有劉健儀、黃容根呢啲企硬為業界爭取嘅代表。」不論為神功,還是為弟子,市民只緊張這服藥能否見效,別又再弄出另一個阿珍,另一間永盛。究竟是吳三桂還是改革者,歷史自有定論。
記者 翁煜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