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富論:中國樓市暫未見泡沫

暢談富論:中國樓市暫未見泡沫

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假若增長勢頭延續,更可望於203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國民眾生活水平持續改善,中國人已陸續擁有手機、雪櫃、洗衣機甚至汽車,汽車於中國的銷量每月達120萬輛以上。多項原因令我們相信,中國的投資前景及長期展望仍然非常理想:(1)保持經濟增長及人民生活改善;(2)國策確保經濟增長持續為世界主要國家中最高;(3)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外滙儲備,財政資源充足;(4)擁有全球最健康的銀行系統之一,大部份個人只有極少借貸;及(5)基建投資持續增長,進一步改善未來競爭力。

中央已出招預防

不少投資者擔心中國部份行業過熱、通脹壓力上升及貧富懸殊加劇。我們不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進入危險的泡沫階段,中國的現況與早前爆發次按危機的美國大不相同,首先,在中國購房者獲批按揭前,必須以現金支付樓價約20至30%的首期;其次,中國的消費借貸佔國內生產總值約17%,遠低於美國及香港的94%及56%;此外,中國的家庭債務比率約26%,亦遠低於美國的124%。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房價大幅攀升的地區集中於上海、北京、深圳及廣州等主要沿海城市,僅佔全國城市總人口及住宅銷售總面積各8%。另外,中國房價的整體升勢,或多或少與家庭收入增長有關。雖然部份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可能已見泡沫迹象,但政府已採取措施加以控制及預防資產泡沫,例如推出限制銀行貸款購買第2、3套住房等措施。
通脹方面,消費價格通脹持續攀升,生產價格通脹則開始放緩,由5月份按年升7.1%的今年高位,降至8月份的4.3%。近期更增加人民幣滙率靈活性,允許人民幣小幅升值,亦成為中央政府調節通脹的另一工具。
貧富差距擴大是多國普遍面臨的問題,不只限於中國,考察公民收入分配差異的堅尼系數,中國與美國的數字相若,中國政府亦一直致力推進內陸城市的開發及基建,令經濟發展惠及非沿海地區。繁榮之路總是佈滿荊棘,但對於決心進一步踏進世界舞台的中國人民而言,似乎沒有不能跨越的困難。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