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置業是不少人士的目標,但他們往往忽略個人財務情況未必配合。鄭先生資產十餘萬元,即使每月收入1.3萬元的一半留作儲蓄,亦只得數千元,想透過投資在兩年後置業,卻需要承擔極大風險。專家建議他延遲兩年實踐目標,或降低目標樓價,減輕負擔。
記者:陳皓怡 攝影:李潤芳
鄭先生希望盡快置業,「同女朋友計劃兩年後結婚,想買層樓,預算150萬左右。」家人願意津貼15萬元供鄭先生「上車」。假設樓價150萬元,三成首期,需付45萬元,加上其他雜費如律師費、地產代理佣金等(表1),要預備50.5萬元。扣除家人的15萬元,尚欠35.5萬元。雖然每月有近半收入用作儲蓄(圖1),但單靠累積每月盈餘,很難達到置業目標,於是他嘗試投資股票,但大部份持股均虧損。
延遲兩年 可照買150萬物業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霍志鵬表示,鄭先生雖有儲錢決心,但按現有資產及每月盈餘,要達成兩年後儲35.5萬元,年回報達41%,對於缺乏投資經驗的鄭先生,風險非常高,建議將置業計劃延至4年後。
建議鄭先生將手上9.1萬元股票沽出,加上手頭2萬元現金,合共11.1萬元。預留半年生活開支,即3.9萬元作應急錢,餘下7.2萬元及每月盈餘5850元,分別以一筆過及月供方式投資基金。霍志鵬解釋,基金屬於一籃子投資,較單一股票或行業投資風險低。
若年回報7%,4年後共得41.7萬元,加上家人津貼15萬元,合共56.7萬元,應夠繳付首期及置業雜費。至於餘下105萬元樓價,可向銀行承造按揭,若以實際按息2.5厘計算,分20年攤還,月供5564元(表3),每月盈餘足夠應付。不過,一旦息率上調,屆時收入又沒有增加,假設實際按息增至5厘,月供將增加1366元,至6930元,建議夫婦共同分擔按揭供款,或降低目標樓價更實際。
如果將置業目標降至120萬元,三成首期只需36萬元,向銀行借84萬元,假設實際按息5厘,分20年供款,月供5544元(表3),每月盈餘仍足夠支付。此外,若一筆過與月供基金的投資額及預期回報不變,計及15萬元家人資助,兩年後有38.2萬元,勉強可應付36萬元首期,達致兩年後置業目標。
個案
讀者:鄭先生
年齡:30歲
家庭狀況:與家人同住
職業:秘書
月入:1.3萬元(未扣強積金)
每月支出:6500元
資產:現金2萬元、股票市值約9.1萬元
目標:兩年後買150萬元物業
置業
恐須購買偏遠物業
按現時本港樓價,12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選擇比較少,可能須揀選位置偏遠、面積較細或者樓齡較高的物業(表4)。霍志鵬提醒,倘若住所地點與工作地點距離遠,勢會增加交通開支。雖然鄭先生本身與家人住在元朗,不介意物業位置偏遠,但仍要注意位置及質素會影響物業的保值能力。
基金
四成投資中國基金
投資基金選擇方面,霍志鶻建議可投資四成在中國基金,餘下六成則在亞太股票基金(表5)。因為中國近年經濟增長強勁,加上政府有充足儲備,可用作推動基建及內需,相信未來將可持續增長。至於亞洲地區的自由貿易區逐漸成形,加上區內各地的人均收入快速攀升,亦可加快區內的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