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突然宣佈加息、美元反彈,以及美國企業業績時好時壞,投資者入市信心再面臨考驗,但港股上周尚能站穩腳步,恒指於23300至23800區間上落,而個別板塊則未受到局限,汽車、珠寶及服裝等內需股再受追捧。
筆者於過去兩周分別建議大家耐心持有的內銀及中資保險股,股價亦見突破。中資保險股更因突然加息而增添動力,投資策略暫不變。中國證監會上周五終於通過中國銀行(3988)及建設銀行(939)的供股計劃,上述兩銀行以及工商銀行(1398)的A、H股供股集資料快將排隊出籠。一向以來,A股及H股股東對供股的反應完全不同,A股市場往往擔心資金壓力,而本港則視之為不明朗因素消除,對內銀股尤其鍾情。在目前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供股料不會對市場構成真正壓力,內銀股第四季仍可看好。
G20財長會議對滙價的爭議仍是美元走勢的關鍵,加上今周美國有多項經濟數據公佈,令期指好、淡雙方看準形勢作相應部署。美元反彈令恒指料下試23000點,但24000點短期仍有機會突破。不過,大家宜密切留意美國於下月公佈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之規模,屆時大市或借勢調整。
消費股吼361度百麗
恒指於24000點可減持部份組合,候調整再買入強勢內地消費、新能源、藥業及個別金融股,包括筆者一直推介的港交所(388)、光大控股(165)、中銀香港(2388)及建行;內地消費股可留意361度(1361)及百麗(1880)。
市場傳聞新加坡交易所收購澳洲交易所,上述收購能否產生協同效益,實在是一大問號,港交所股價若因此消息而調整,也是吸納機會。
今周新股繼續熱鬧,長興國際(238)以其高檔男士服裝、高毛利率及定價吸引而成為主要焦點,但四環藥業(460)及友邦保險(1299)本周四及周五分別掛牌買賣,不論機構投資者或散戶料將積極部署追、揸、沽策略,令交投大旺,大家宜根據其最終定價、分配方式,以及獲分配的股數為入市作準備。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