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與漢服 - 林夕

折扇與漢服 - 林夕

向朋友廣發口頭問卷,去吉隆坡的話,除了吃,有甚麼好去處,又有甚麼好買回來的。只得到一人回話,買把葵扇吧。對,在香港要買把葵扇,一時間實不知該往何處去。但買回來會用嗎?原來是對方的婆婆提出來的,買回來這麼一大把葵扇,用不用很難說得準。
因為看了一本折扇大全書,忽然想起當街搖扇,已是七十年代的事了。今天在香港,漸漸漸漸真的不需要折扇了,在無時不悶熱的室內,開電風扇已好算環保了,用扇子生熱風,然後讓手部疼痛再生熱,最後投降開冷氣,是雙料浪費。在街外扇來一臉焚風黑氣,則更消說。
最大問題是異相吧。倘若在公眾場所如武功高手般啪的一聲展開扇子,扇面上有水墨畫並瘦金體搖出書香古意,不惹來怪異目光才怪。即使你是誠心實意喜歡扇藝,樂於用扇,而不是故意賣弄附庸風雅,跟周圍的時代背景或時尚市容有異,始終不能容於世風,特立獨行無須去到竹林七賢的地步,也已寸步難行。
有個朋友一直在造漢服復辟之夢,對中國人都穿西服,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感慨不已,漢服那麼美,沒有人懂是甚麼樣子,有也沒有人會穿,可惜煞。她以日本人為例,人家無論流行穿甚麼,穿上自己民族的和服上街,還是很自然不過。我想,在實現研究生產推廣漢服之前,要不要看看最近在內地穿漢服愛國女被誤為穿和服漢奸,要脫衣認罪投誠的新聞?
對,我在日本也看見在四十度高溫中大把人大把大把扇的搖啊搖,國情市情有別,情懷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