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個教我仁義禮智,大個要我埋沒良知」。這口號,在年初的反高鐵抗爭迴盪至今,也是不少80後的成長經歷。24歲的楊佩艮,畢業後想做個正義社工,幾年下來,她因「頂唔順」復康機構的因循憤而辭職、因堅持力保菜園村而見工失敗,最近因加入了關注綜援戶團體,被拒入境澳門……。
不屑「仇富基金」
學校裏,教授說做社工要以人為本;來到現實的社福界,高層說社工職責是維持社會和諧。今年初,楊佩艮到某大型青年機構見工,高層問她若遇到菜園村事件會如何處理?「嗰一刻都有掙扎過,究竟講唔講真話。」她最後說當然要為街坊「充權」,有不公義就要發聲。高層頓時曾德成「上身」,告訴她做社工要講和諧,要「企喺中間」,她選擇站在街坊那一邊,新工當然「冇着落」,但總比上一回好受。
08年畢業後,她加入了一家復康機構,目睹某些社工做事因循、漠視受助人感受。「有啲智障人士情緒易失控,長時間俾手銬鎖住;嬸嬸喺大廳換片,男女都喺度,但係就冇人顧及佢哋感受。」她為不公義發聲,令自己變了異見人士,在機構內抗爭了一年多,終忍不住辭職。
楊佩艮出身基層,母親在連鎖餐廳煮米線,時薪只得20元,工作一小時,吃不起一碗自己煮的米線。「好唔公平,老細嘅分店越開越多,但係一班夥計嘅待遇就越來越差。細個就見住好多咁嘅嘢,覺得個社會一定要做番啲嘢保障基層。」越正義、越憤怒,所以她支持最低工資、不屑「仇富基金」。
「點解打工仔咁窮?源頭係因為啲老闆剝削!啲富豪就算捐咗錢,啲員工都唔會因而鍾意你。最實際係人工保障到佢哋生活。政府係乜角色呀,你唔去加利得稅,仲幫班有錢人去扮好人,然後等佢哋繼續剝削,好變態囉!」
綜援戶飽受歧視
今年初加入「關綜聯」,令她對綜援戶受歧視感受最深。走進天水圍,綜援戶自覺羞愧,不敢接觸街坊。她帶受助人走入校園,解釋基層苦況,分享過後,有學生主動走上台向綜援受助人道歉。「做呢份工,都係想令人有改變。」這份工作,也改變了她,佩艮10.1與家人到澳門旅遊被拒入境。「件事又唔係自己唔啱,錯嘅係澳門政府,點解唔堅持落去?」至於「阿媽點睇」,「哈哈,我細妹好支持我囉!」
記者 雷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