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符預期,中國在本周二突加息,似非因通脹。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昨被記者問及加息抗通脹一事,不敢代人行解話,人行於下午刊出行長周小川本周初出席研討會講話稿件,內容揭人行突加息底蘊。
周小川稱,流動性過多、通貨膨脹、資產價格泡沫、周期性不良貸款增加等宏觀風險將會顯著上升。就是這四大風險,周小川斷言,中國金融業資產品質和抗風險能力面臨嚴峻考驗。
倡建逆周期信貸調控機制
嚴峻考驗不止如此。周小川認為,中國當前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深層次矛盾,因此對宏觀經濟政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近年來,跨行業、跨市場的機構和交叉性金融產品快速發展,新型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活動的程度愈來愈深。
要化險為夷,周小川表示,中國金融業資產品質和抗風險能力面臨嚴峻考驗,央行要建立逆周期信貸調控機制,增強宏觀調控彈性。
他續稱,中國國內信貸持續擴張動力仍然較強,跨境資本流動蘊含潛在風險,要從防範系統性風險的角度出發建立逆週期調控機制。
周小川稱,信貸波動與經濟周期變化和系統性金融風險之間有很大關係,因此建立逆周期信貸調控機制是中國加強宏觀審慎政策的工作重點。
吳曉靈:管理通脹預期關鍵
對於人行加息舉動。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在上海表示,在保增長、調結構、控預期的過程中,管理通脹預期是關鍵,因此,人行此次加息可視為中央強化管理通脹預期的意圖,同時也是貨幣政策回歸穩健的信號,但中國是否進入加息周期,還言之過早。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中國9月3.6%的CPI增速並不意外,應該還會繼續上行,但中國對通脹的容忍度可以提高到不低於經濟增速水平。並指現時加息並不明智。
不智還是具先見之明,周小川心中有數,他在談到國際金融危機教訓時,提到必須從系統性角度防範金融風險,而宏觀審慎政策正是針對系統性風險的良藥,國際上強化宏觀審慎政策的趨勢也勢必推動中國的金融改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