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偽制度化的權力交接 - 張華

探針:偽制度化的權力交接 - 張華

平壤和北京果然是用鮮血鑄造革命友誼的同志兄弟,連領袖「接班人」也差不多同時產生。北韓勞動黨代表會議後,金正日幼子金正恩成為軍方第二號人物,正式被確認為「王儲」;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習近平當選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後,也正式展開接班之旅。
國家最高權力交接是衡量一個政治體制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越專制獨裁的國家,其權力更替的透明度、制度化程度就越低,演變成暴力傾軋的機會也越大;相反,憲政民主越徹底,並能夠以公平公正選舉產生國家最高領袖,其權力和平移交的機會就越高。
毫無疑問,北韓還處於原始專制的「家天下」,確立金正恩為儲君的過程「黑箱作業」,其能力、功績,外界無從知悉,他唯一的優勝之處,就只是深得金正日歡心的金家第三代。這種情況,跟中國歷代王朝的立儲方式如出一轍。不過,太子功虧一簣、登基失敗的例子多不勝數,而即位後被篡位的也不在少數,因此,金正恩能否順利繼位,繼位後又能否坐穩,變數很多,這正是北韓式權力交接的死穴:每次權力更迭都引起權力鬥爭和政治亂局。
三十四年前的北京,就是今天的北韓。毛澤東生前至少欽定三個接班人──劉少奇、林彪及華國鋒,最後只有華國鋒接成班,但很快就被鄧小平「篡位奪權」了;鄧小平自己也指定過兩個接班人胡耀邦和趙紫陽,最後因為種種原因而接班失敗。由此可見,這種接班模式的穩定性很差。
因此,鄧小平及中共領導層吸取教訓,在權力交接上加入不少規範,意圖建立一個權力移交的「制度」。這些接班的規範包括,為政治局常委設下退休年齡限制及任期上限,防止他們「賴着不走」,也為「王儲」的接班鋪平道路。而且,後備「王儲」先進入政治局常委,再出任國家副主席,學習處理黨務和國務,之後再出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熟習軍務。總之,這位準接班人會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全面接掌黨政軍,而且將他們「儲君」身份提前昭告天下,以增謀權奪位者的道德風險。
這種新的接班模式,在胡錦濤身上驗證過一次,並成為中共最高權力和平轉移的先例。不過,這只是「先例」,而非憲政文件或黨章的規條,假如日後某位政治強人,權傾天下,不肯交出權力,全黨上下也莫之奈何。因此,這種「偽制度化」權力交接,跟北韓欽定方式的本質並沒分別,卻跟「制度化」相去甚遠。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