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買了一套「好書」,回來看了一宿,直到天空浮白。這書之好,卻只是我封的,這類書,榮登「讀書好」之類節目雜誌的機會不大,也不會入圍任何機構主辦的十大好書名單。
因為,那是一部閒書,而且閒得冷門。一套五冊,都是講蘇州扇藝,由製扇的材料到工序,以至各種扇面扇刻扇骨大觀,圖文並茂。自己看得津津有味,可要是給我推薦甚麼年度好書,確實不敢造次,好書,好像早已給賦予了不成文的準則,就是看完以後,必然有說得出想得到看得見的好處,無論是政經科普哲學烹飪心靈類別,無不有其實用處。即使有某實業家說過從來不看的愛情小說,也有直面或逃避現實,把感情看通透或發洩掉的用處。
看完一套摺扇大全,那冷得足夠讓一個浮躁城市結冰的冷知識,如果不打算從事晉身工藝業,的確無益。知道扇是如何造出來的,自然不夠知道鋼鐵是如何鍊成的實用兼勵志。我也只不過從中看見了精緻文化在速度中消逝,看見了一片遠離煩囂的天空,暫時看不見甚麼關愛基金與置安心;想到連一把扇都講究成這樣,要有甚麼條件,又胡想到,這麼多美麗的扇子清晰鮮明地印在宣紙上,好像已收歸旗下,可讓我有條件買其中一把,價錢又跟書價一樣的話,我想擁有一件摸得到的實物,還是千多件看得見的精美圖像呢?
最近在讀詠給.明就仁波切的《你是幸運的》,這書邊看邊讓人釋懷安樂,助減壓除焦慮,是值得大力推介的。而那扇書於我,看完心曠神怡,也有減壓降焦慮,雖然只能治標,但標與本原來大可共處,甚至從標中思考到本,達到共融。本不可忘,標又何妨,只是不好意思推介為實用好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