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證券報》在上周四報道全國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清查基本結束,結果發現有問題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約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調查,超過七成被調查的銀行家認為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存在風險;該報昨日又披露監管層向個別銀行發出新增平台類貸款的「限貸令」。
爭取3年內化解風險
報道沒有指監管層是誰,不過,內地銀行界指是中銀監的窗口指導,今次中銀監只對個別銀行發出「限貸令」,是成熟做法,因為個別地方政府「多頭融資」、「多頭授信」,令當地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風險增加,故中銀監針對處理是合情合理。
事實上,中銀監紀委書記王華慶曾指出,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風險這個問題也是國際上關注的問題,若處理不好,尤其對上市銀行和國際化銀行來說,評級機構就有可能將銀行降級,會直接影響海外融資的成本,也會影響中國銀行業的國際聲譽。
報道指,監管層去函個別銀行,要求他們不得再發放地方融資。同時,監管層希望爭取在三年的時間通過保全和核銷,化解地方融資大部份風險隱患,並酌情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
對於地方融資整改保全的具體方法,該銀行人士稱,監管機構提出整體劃轉、分離保全、規範退出三大分類。符合或者整改後符合商業貸款條件,納入一般公司類貸款,進行整體劃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