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孤島 - 陳也

人生的孤島 - 陳也

台灣陳芳明教授形容張愛玲:「她的人生就是一個孤島,世界那麼大,卻只有台灣擁抱她。張愛玲不屬於上海,中國,而是屬於台灣,最完整的張愛玲在台灣。」
張愛玲一九九四年十月寫信給鄺文美,以為好友移民,她也打算結束香港的銀行戶口移居他方。目的地卻不是「擁抱她」的台灣而是「一直有好感」的新加坡!張愛玲對九七大限設想過:「例如好醫生即使決定不走,以後看形勢也許還是要走。不走,也可能會應召去專治政要。當然香港也許九七後幾年沒什麼變化,為了作榜樣給台灣看。」張愛玲政治觸感麻麻,不過像她自己說的,因為跟姑姑住,習慣了「親兄弟,明算賬」,九七陰影,讓她想到「人在香港是不要緊,人在他手裏就可以設法要別處的錢。」宋淇一直是她的「經理人」,版稅先寄到宋家再匯款到美國。張的最後一封信裏,想起寄點錢給文美,作雜費車馬費,希望她坐的士,能省點力,怕不會病發。憂患老年,在香港這頭的鄺文美形容:「九七陰影越來越濃,我們滯留於此的『邊緣人』,心態都不大正常似的,開始對自己的判斷力失去信心。」
可憐鄺文美晚年飽受病苦,到○七年逝世,邊緣得磨人。倒是張愛玲最早離苦,一年後即九六年,宋淇亦身故。《私語錄》公開三台「孤島」的魚雁連繫,含蓄婉約,一派南來文人的風雅。惟是既觸及九七大限,一向對謀殺案感興趣的張愛玲,對八九六四卻是隻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