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城市佈局越來越像一個購物商場。
在購物商場內,各類商舖按照化妝品、潮流服飾、運動用品、電子產品等不同類別,安置在商場的不同樓層。這種對空間分門別類、區隔切割的處理辦法,也套用到城市規劃上。中環是金融區,旺角是購物區,而將來西九則是文化區。
用商場式思維佈局
習慣了分門別類的人,一旦發現城市的地域功能劃分被打破,就不知所措甚至覺得被冒犯了。香港警方過往就曾以阻街為由驅趕在商業區街頭作畫或者表演的藝術工作者;網上亦不時出現要將旺角某個街頭表演的劇團驅趕出行人專區的言論。藝術遭受圍剿的原因在於:藝術屬於文化活動,假若出現在商業區,就違背了我們對地域功能的劃分。
但是,當我們將文化當成盆栽,將其限定在某個固定的區域生長的話,文化即會喪失其生命與活力;文化更應該像一株攀援植物,享有自由空間向四面八方伸展自己的枝葉。用購物商場式的思維去處理城市佈局,文化終將在畫地為牢中萎縮、死亡。
如今,西九文化區設計方案的公眾諮詢在進行中,我們應該冷靜地思考一下,人為構建一個所謂的文化區,會否只是滿足香港人對空間分門別類的強迫衝動?西九的落成,會不會給予我們更充份的理由去追捕街頭巷尾活生生的文化活動,將其製作成標本然後擺放在西九,充當毫無生機的陳列品?西九會不會變成一個宏偉壯麗的籠子,將文化囚禁在香港的一個角落?當文化活動集中到一個固定的區域之後,是否更加便利了權力的監察與操控?
利奧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