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賽車於20世紀20年代在歐洲發起,直至戰後的1950年才再次恢復,在經過60周年後,比賽地點亦早已不再局限於歐洲、南美洲等,近年亦開拓亞洲市場,由下屆起更加入印度站後,賽站更增加至史上最多的20站。
過去6年亞洲添6站
日本車廠豐田、本田等70、80年代已在汽車業界舉足輕重,亦令日本成為亞洲唯一舉辦F1的國家。至1999年在大馬政府大力支持,吉隆坡的雪邦賽車場舉辦F1,才正式開啟了F1全面「入侵」亞洲的現象。而F1在亞洲區的擴張亦強勢持續,在過去6年內亞洲區便增加了6個賽站,加上明年的印度站後,上周更簽訂俄羅斯站於2014年舉行。
亞洲經濟起飛,為F1全面「入侵」亞洲的原因之一,此舉更可開拓亞洲各國的贊助,如南韓電訊商LG、印度的翠鳥航空(KingfisherAirlines)、中國的電子產品公司愛國者(Aigo)、阿布扎比投資公司(MubadalaDevelopmentCompany)等。而F1成為國際品牌後,亦令歐美贊助商可藉F1在亞洲舉行而進行品牌推廣,形成互惠互利的循環局面,如瑞士銀行UBS、速遞公司DHL亦成為F1的贊助商。
近年F1「入侵」亞洲
2014年:俄羅斯(索契)
2011年:印度(德里)
2010年:南韓(靈岩)
2009年:阿聯酋(阿布扎比)
2008年:新加坡(濱海灣)
2005年:土耳其(伊斯坦堡)
2004年:中國(上海)
2004年:巴林(薩基爾)
1999年:馬來西亞(吉隆坡)
資料來源: http://www.formula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