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書用家之中,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如果沒有你,日子怎麼過」,原點只是哈佛校園某失戀宅男的復仇記?對着女友口水多過茶,她可能如痴如醉,當你胡地阿倫第二咁拜,字字不但珠璣而且性感,也可能覺得男人老狗日哦夜哦,濕碎過買斤韭菜也講半天價的師奶,一見勢色不對,即刻打退堂鼓。而條女一旦頭也不回說拜拜,稍具進取心的麻甩仔會自我反省,為求下一趟戀愛順順利利,套上密封口罩以免再次衰多口,甚至上健身院朝舉晚舉,請形象顧問裝置周身Prada,籌備無往不利的追女本錢。遇上的不幸是個鑽牛角尖的卑鄙小人,死心塌地信奉完唱主義,則會慘叫一聲「無毒不丈夫」,盛怒之下把負心人隱私擺上網絡,順手糟質同校所有異性,替受傷的自尊大大出一口氣。幼稚兼有違道德的行為,竟然引起同道中人起哄,這就靈機一觸實行搞大佢,當了一代網民的教主。
當然開講有話英雄不問出身低,面書的出發點如此不堪,我們也不應該瞧它不起,反正時至今日,它已經成了不可收拾的「分享」溝道,功能不但不再限於懲戒有眼無珠的前女友前男友前波士,甚至在滋潤八卦的同時,被奉為廣收粉絲的不二法門。但我對自己的直覺還是很得戚,一面看《社交網絡》一面慶幸,從來沒有加入異性戀者博益會的興趣,潛意識嗅到那陣唔開胃的麻甩味,說什麼都不肯狼狽為奸。作為朱克柏格靈感女神的那個女子,看來是不會加盟面書的了,黑心的我倒希望她放下芥蒂,高姿態公開教主各方面的「唔得」,以牙還牙以暴易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