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用學生名字強加觀點 斥諾獎「政治道具」官報偽造訪問貶劉曉波獲獎

盜用學生名字強加觀點 斥諾獎「政治道具」
官報偽造訪問貶劉曉波獲獎

內地異見人士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引起中共當局不快,全力封殺消息的同時,也策動媒體進行大反擊。其中,隸屬共青團中央機關報的《中國青年報》前日刊文,借用大學生之口對諾獎及劉曉波進行批判,但有被引述的大學生提出抗議,指該報盜用名義,強加觀點。由於報道涉嫌造假,在內地傳媒界和學術界引起譴責。有傳媒中人批評,有關報道屬輿論綁架,做法惡劣。

《中國青年報》的批判文章題為「諾貝爾和平獎究竟唱哪出(齣)戲──首都大學生質疑201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於前日在《中國青年報》第三版頭條發表。在近2,000字文章中,真名實姓地援引多位大學生的話,對諾獎和劉曉波進行攻擊,指諾獎「是政治道具」,是「借人權遏制中國發展」;又稱大學生們「都認同社會主義制度」,「高度評價(中共)黨和政府推動民主、保障人權」。

大學生上微博闢謠

不料文章見報當日,即有被援引的大學生出聲反駁。其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學生謝麗莎在人人網(內地校園社交網)公開闢謠,指該報的文章,純粹是記者盜其姓名編造出來的,她並無進行所謂針對諾獎「抽樣調查」,也沒有說過「沒有一個受訪同學認為,解決中國的問題要走劉曉波所鼓吹的西方道路」等話。
另一位被援引的北京大學新聞專業學生謝思楠也在新浪微博上表示,收到別人轉給他《中國青年報》發表的文章,其中有他說「我們不會受蠱惑和利用,當代中國青年是理性一代,永遠會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等,他對此感到很詫異,並吶喊「我已經火了」。他對該報盜用其名字欺騙世界,大表不滿。

本港市民近日來多次上街要求釋放劉曉波。

輿論綁架做法惡劣

本報昨曾電話聯繫到被援引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生鄭澤豪,他猶豫再三後才支吾應稱:「我是表達過那些觀點。」但被問意思是否準確,他不再回答。事件在《中國青年報》內部引起爭議。本報昨致電撰寫該文章的記者沈夢菲,她表示對事件不予置評,被問是否有採訪錄音,她說:「我不會回應。」
廣州《時代周報》評論部主任彭曉芸指,《中國青年報》利用大學生真實姓名造假發表文章,以達到自己目的,是一種輿論綁架,做法惡劣;「《中國青年報》想說甚麼,大可採訪貴報總編,發表社論;這樣利用學生,太無恥了。」她呼籲該報公開採訪錄音,否則就是侵權,是栽贓,是新聞造假,應受到同行譴責。
彭曉芸還呼籲被栽贓的大學生挺身發表公開聲明,澄清自己的寃情。「因為你們今天的言行,將成明天的歷史;你們應為自己的歷史負責。」她說:「我不知道諾貝爾和平獎是不是工具,但我倒是知道,Lisa(即謝麗莎)的名字,徹底成為《中國青年報》的工具。捍衞Lisa的權利,就是捍衞我們自己的權利。」
本報記者

《中國青年報》前日刊文,借用大學生之口對諾獎及劉曉波進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