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庇理羅士女子中學逾30年,由少女變熟女,由學生變媽媽,四個舊生再次走在一起,以當年為學校籌款的歌劇《日本天皇》(TheMikado)為藍本,在母校120周年校慶晚宴上獻唱劇中三首經典歌曲。那天再重聚,四人柴娃娃到學校禮堂合照,在台前排排坐兼手叠手,嘻嘻哈哈,彷彿回到那個無憂的少女年代。
當年百人排演歌劇
1975年,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為校內管弦樂團籌款,全校總動員排演歌劇《日本天皇》,台前幕後工作人員超過100人,服裝、化妝、道具、佈景等皆由學生和老師一手包辦。
當年就讀中七的盧惠玉飾演一名中年「惡婆」,她回想當年的排練情況,笑中有淚。「晚晚練到7、8點先返屋企做功課,謄文仲要用毛筆」,為了快些完成功課,她大着膽子問老師可否改用科學毛筆,老師不置可否,她最後用了水筆:「因為買唔到(科學毛筆),哈哈哈哈!」
飾演「茄喱啡」侍衞的陳素明則說,演出時總是想笑,飽受忍笑之苦。她說當年讀中三,非常仰慕高班的大姐姐,「佢哋好有風範,又淡定,排戲仲會攞埋啲功課去做」。小妹妹長大成才,現在是啟思小學校長。
問到演出時的「蝦碌」場面,惡婆盧惠玉最雀躍。她說總綵排時只顧在後台聊天,輪到自己出場也不知,「聽到音樂即刻衝出去,結果跑甩咗隻屐」。30多年前的瑕疵,點綴了回憶,其餘三人聽後笑不攏嘴,「好似有啲印象喎」。
慶祝120周年校慶
為慶祝母校120周年校慶,四人選了劇中三首歌曲,包括經典作品《ThreeLittleMaidsfromSchool》,於11月20日校慶晚宴上演唱。她們說當晚的表演為時約6分鐘,陣容及劇力不能與當年媲美了,旨在懷舊開心。四個同窗現在各有各忙,陳素明是小學校長、盧惠玉於中文大學資訊部任總編輯、李彤忙於開班授徒,教授聲樂、指揮、英文演講及朗誦;老惠清留在母校,在這裏讀書,便在這裏教書,今次演出得以「齊腳」,也全靠她穿針引線。
盧惠玉說,人是找齊了,可每次排練也要千呼萬喚,「用廿幾個email(電郵)都約到嘅」。由於各人工作繁忙,碰面機會難得,因此每次排練都花兩、三小時,而且態度百分百認真,「如果有人甩拍子、音唔準,又或者表情可以做好啲,我哋都會即場提出。大家都係中學同學,有30幾年嘅信任基礎,唔會介意」。她笑言,每次排練均非常忘我,萬般陶醉,「好似返番去當年冇憂冇慮嘅時候」。
記者 王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