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說區雪兒是「香港第一代MV導演」,她自評是「跨時代、跨世紀的新浪潮MV導演」。「由九十年代到現在,還不是跨世紀?」香港的MV由飛圖年代的沙灘加燭光加酒杯進化到有故事有概念,除她一己之力,還多得那渴求前衞的年代。「現在社會比以前保守,香港已經再無Poplegend了。」
記者:蔡慧敏
第一代MV導演
訪問區雪兒(SusieAu),她正埋首容祖兒《空港》MV的拍攝工作。該EP早在8月20日推出,為何點題作的MV還未投胎?「不知道啊……可能是我遲交貨啦。」她的MV產量,早已由初期的每年過百首下降至現在的每年三四首,姍姍來遲也值得期待。
她在紐約PurchaseCollege修讀電影,卡拉OK早在九十年代初興起,飛圖MV早已無處不在,加上TVB的自家製作,1993年才回港成為MV導演的她,那「第一代香港MV導演」的封號從何而來?「若說是『第一代』,應該是指我突破了過往香港MV的拍攝模式,MV變得有概念,配合到歌手形象。」她本來一心要加入電影圈,卻發現百花齊放的年代已過去,「電影不再像我離港前那樣Overwhelmedwithexcitment,好想再有新浪潮啊。」那年代適逢唱片業大盛,她索性把MV當作為自己的實驗場。
當年,她所屬的製作公司只有兩名導演,一是她,另一位是專拍黎明大製作的張文幹,兩人卻包辦了各大唱片公司的MV。「拍攝MV時想找些參考,他們給我看飛圖的。我的觀念是有影像,就應該有內容、有概念,不明為何首首歌的MV場景都是沙灘!文化層面上,他們不注重MV,總之MV裏有歌手的樣子,歌手有配合咪嘴,在卡拉OK裏有人點唱就可以了。」經歷過美國MV盛世,看慣了MJ和Madonna,她決意要拍出有故事有情感的MV,從最早期張學友的《情網》、關淑怡《夢劇場》開始,到後來王菲、黃耀明的經典MV,她建立到自己的Signature,「當時拍攝了好多有速度感的影像,有人叫我做『鬆郁矇』導演,哈。」
即食懂執生
初出茅廬便拍盡天王巨星,確實是幸運,只因趕上了唱片業最後的盛世。
「當時的唱片,可以賣到一百萬張。有需求,又有我這個『熱血青年』終日求人給錢拍MV,不過我要用菲林拍攝,菲林比Beta貴好多,但菲林的顏色是不能取代的,的確有助帶出歌曲本身的感覺。」其後翻版碟出現,令唱片公司不再慷慨,她1995年自立門戶後,亦以拍攝廣告為主,拍攝MV變成興趣手作,每年只拍攝三至四個MV,今年有份拍攝的除了《空港》,還有楊千嬅的《斗零踭》和王菀之的《畫外音》,「至今我仍很享受,對工作仍很有要求。」當Beta都瀕臨被淘汰邊緣,她去年的《桃色冒險》仍有部份堅持用菲林拍攝,「我把Budget用得好盡,拍MV其實無錢賺。」三分鐘MV要花幾多錢?「幾十萬。其實都足夠我天馬行空,多年來Budget都沒有加價,但物價上漲,實際是少了。」
當年黎明那些又去天山又上雪山的天地線廣告,好像跟區雪兒沾不上邊,事實上她自己最愛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春光乍洩》、《開到荼蘼》等MV,都是在一間房內拍攝。「試過去澳洲拍攝彭羚的《小玩意》MV,拍了出來,卻看不出身在澳洲。驚喜不一定用錢堆砌,任何限制都總有方法突破。」會令人嘩一聲驚嘆的,未必是LadyGaga式的造型,《一絲不掛》用一撮細沙也可震撼人心,何況錢永遠都不夠用,土法煉鋼根本是等閒事:「沒有噴煙機,就叫吸煙的人哄過來狂噴,噴到肺癆!」場景先決也司空見慣,「拍攝中途下雨但又無期再拍,就得令MV場景變成落雨景,或者三日後要交貨,就要找個最Accessible的地方拍攝,樹林、沙灘不用搭景、不用預約,自然成為即食首選。」近年CG、動畫大行其道,她也少有沾手:「都要配合Concept啦。我對這些東西要求好高,太趕的話,對Animator也不公平。」
MV是歌手廣告
除令畫面耳目一新,區雪兒當年引入的另一個突破,就是令MV與歌手的形象緊扣。
「MV就是歌手的廣告,拍出來,要有他或她的精神和感覺,再昇華一點,是聽到首歌,就會令人聯想起畫面,以至整個歌手的形象。」在這基礎上,MV當然不可獨立於歌曲或歌手存在,「MV不是為拍自己的世界而拍,要先把歌聽好多好多次,自己先融入那首歌,看看有甚麼感覺。」我不明當年的《怎麼天生不是女人》,三隻草蜢為何會跑了入隧道,她反而好奇我有甚麼難明之處,「那時想拍得有故事性一點,但又不要太台灣化那種,MV講他們三個人被一名女子所騙,尾隨而至,她摘下假髮,原來不是想像中般性感……」那MV鏡頭太快太閃,真要花點眼力去消化,正如《春光乍洩》中明哥與陳慧琳的造型太似,用心看,才知每人內心都可能有另一個他或她。
歌手的心境和狀態也是她所關注的,當年的《小城大事》與今日的《斗零踭》都是楊千嬅最當時的寫照,《空港》的勵志則比《我的驕傲》來得世故一點。「我喜歡拍那種人味和心境,所以不是『黎明』囉……」一般而言,拍MV前,她聽歌的次數不會少於五十次,「《空港》聽了過百次,因為好聽。」除了對黎天王「沒Feel」,她有時也會主動找上「有Feel」的人,例如幾年前為范曉萱拍《Why》:「心態上,會覺得是時候與某些人合作。」前年為at17拍《依然.親愛的》也是這種心態,近年的MV清單上還有吳雨霏和Hotcha,意味着她的心境越來越年輕?
區雪兒在2007年完成了第一部長片《明明》,有周迅和吳彥祖坐鎮,但不叫好也不叫座,「《明明》本來就不是以往的電影類型,不想刻意講故事,而是想表達一種心情。對我來說,拍戲最難不是講故事,而是找資金和搞發行,令人精力分散。」她說作為低迷電影市道下的新嘗試,《明明》是成功的,「連同賣埠,埋單計數蝕少少。」她今後仍會找機會拍電影,女人戲、喜劇、歌舞片樣樣都想試,希望尋找小眾和商業之間的平衡點。
區雪兒的個人網站,載有MV和廣告作品, http://www.susieau.com及http://www.handmadefilms.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