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當漲變成習慣 - 丁世民

暢談滙債:當漲變成習慣 - 丁世民

姑勿論閣下是相信「牛三」的樂觀預期,抑或懼怕泡沫隨時爆破,在此再三奉勸各讀者,投資之道的其中一個基本功,便是當市場瘋狂時切記冷靜,而在水盡鵝飛時不妨進取一點!
近期收到多方來電,說後悔一早放了手上的股票,問可否再追入市?
問他們為啥再甘冒高風險,答案是「量化寬鬆」(QE)!再問他們甚麼是量化寬鬆,答案是印銀紙!追問美國聯儲局年半前QE1.7萬億美元,為啥10月份美國核心通脹率只得0.8%,為49年新低?答案是無言以對。
嚴格而言,QE並非印銀紙,而是擴大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及流通量,短債孳息率持續在財政部瘋狂發債中,仍可創出歷史新低水平,便是QE效應。QE加上零利率,再製造資產泡沫,配合美元下滑,泡沫便來得令投資者陶醉不已。現時的唯一問題,應該是泡沫何時爆破?在泡沫中買賣,有如飲啤酒一樣,小注怡情等如輕嘗淺酌,倒一樂也。但不懂得控制注碼,等同豪飲過後,難免宿醉兼「回吐」。

亞幣表現左右大市

話說HelicopterBen(伯南克)上周五再度放風,暗示QE2事在必行,華爾街又再次金槍不倒。自Ben哥於8月27日首度提及QE2,環球資產價格便如本欄上周形容的「越墮落、越快樂」。但泡沫爆破徵兆卻逐一悄然掩至,不理會國家發改委警告投機力量切勿推高棉花市場,棉花價格上周五先創歷史新高,並逼近連續第2日升停板,卻於紐約開盤後跌停,棉花價格本年度曾升超過七成,為商品升幅之首。至於曾為榜首的小麥,現已後繼無力。
上周五美滙指數,歐元、澳元及瑞典克朗齊齊造出潛在單日轉向形態,自6月初,此3隻外幣兌美元升勢可謂一時無兩。恒指上周已升抵31,958至10,676的61.8%黃金調整比率水平,港股今年表現落後亞洲其他多個股市,大有追落後之勢。本周為華爾街季度業績高峯期,標指自Ben哥放風開始,已飆升13%……一切,且看亞洲貨幣本周表現定奪。

丁世民
敦沛期貨行政總裁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