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曾蔭權上周發表施政報告,提及要研究是否設立「旋轉門」制度,以吸引更多不同界別政治人才;但有關建議提出後不足一星期,負責掌管公務員事務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逆曾蔭權意願,昨天表明現屆政府絕對不會設立旋轉門,甚至不會就此進行諮詢,為旋轉門制度率先閂上大門,力保公務員士氣不再受到打擊。
記者:許偉賢、馮永堅
旋轉門制度是指容許公務員甚至公務員體系以外的人,接受任命加入政府問責團隊,任滿後可以返回從前工作崗位或其所屬專業。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只以幾句略提研究設立旋轉門,即引起極大迴響。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同日發表聲明狂轟制度損害公僕晉升;前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也批評制度損害公僕政治中立。
免再打擊公務員士氣
同樣出身政務官體系的俞宗怡昨天加入反對行列,昨在立法會公務員事務委員會會議時表明,現屆政府無意在政治問責官員及公務員之間設立旋轉門,更直指「喺現屆政府屆滿前亦唔會有任何諮詢」。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與俞宗怡同一口徑,昨在立法會一小組委員會稱,任何制度都需要有宏觀檢討,但「意識到」相關旋轉門的新政策,應該在第四屆政府才改變,重申當局極度重視公務員政治中立問題,顯見旋轉門制度不在曾蔭權任內出現。
據了解,公務員士氣早已受到政治委任制度打擊;一旦當局再設立旋轉門,等同扼殺晉升機會,必定會令公務員怨氣衝天。
「係施政報告寫錯?」
曾任高官的匯賢智庫主席、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也斥當局未有一視同仁,政治委任官員與公務員未獲同等待遇,例如公務員的轉職管制期較政治任命官員長,不支持現階段設旋轉門。民主黨與公民黨力倡政府透過建立政黨政治,培育政治人才,反對再以委任形式挑選人才。
設立旋轉門制度上周三提出,昨天卻已被束之高閣,民主黨張文光稱,俞宗怡及林瑞麟兩位問責局長先後表明不會在現屆政府推動旋轉門,與施政報告說法完全相反,質疑指「究竟係施政報告寫錯,定係建議出街後遭到社會強烈反彈,而令當局要作出調整」?
他預計有關制度原為現屆政府的問責團隊鋪後路,諷刺指「旋轉門已經變成叮噹嘅隨意門,有啲人一時係局長,政治角色鮮明,一時就係秘書長,要保持政治中立」,批評有關制度會導致「人格分裂」。
昨日(18/10)
「公務員是不能夠有旋轉門這個安排的,在現任這個政府屆滿(前),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俞宗怡
「我們其實意識到政府有任何新的政策和改動,都應該在第四任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時候才改動。」─林瑞麟
上周三(13/10)
「我們認為政治人才來源應該多元化,有政黨人士、學者、商界及專業人士,亦有來自公務員系統的精英。要吸引更多來自不同界別的政治人才,我們須研究更靈活的安排,例如是否設立『旋轉門』。」─曾蔭權
特稿
高級政務官怨氣衝天
自從特區政府2008年推出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政治任命官員制度,公僕圈子、尤其高級政務官怨氣日增,不滿制度窒礙晉升機會,並要屈居於對政府事務生手的外行人之下。有政界中人分析,一旦當局再推出「旋轉門」,或令部份原已心淡的政務官失望,不排除更多醒目政務官提早「跳船」,影響公務員整體質素。
憂再觸發「逃亡潮」
政務官圈子近日紛紛談論特首曾蔭權上周提出的旋轉門建議,有政務官透露,不少反對意見認為此舉不但影響前途,更擔心外行人若透過旋轉門到政府任高職,最終又要政務官幫他們「補鑊」,因此對制度極有保留。
除了政治任命制度引起政務官不滿,公務員的轉職安排也令政務官怨氣衝天。有政務官私下大呻,高級政務官的轉職限制竟然較政治任命官員更嚴謹,由兩年至建議中的五年,但政治任命官員只需「過冷河」一年便回復自由身,不少高官大嘆權益受剝削,也因而令這兩年「劈炮」的政務官日多;一旦實行旋轉門制度,又可能觸發政務官逃亡潮,這情況未必為政府樂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