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牙當象牙 高姿態宣佈澳門海關烏龍 漁護署蒙寃

河馬牙當象牙 高姿態宣佈
澳門海關烏龍 漁護署蒙寃

【本報訊】涉嫌監守自盜的漁農自然護理署,昨日弱勢平反。澳門海關前日高姿態宣佈破獲一宗象牙走私案,展示了大批象牙,包括三大袋貼有本港漁護署封條的「象牙」。漁護署調查後澄清,該三袋物品實屬河馬牙,封條是證明貨品已經批核可以轉口。
澳門海關擺了烏龍,河馬牙當象牙,本報昨日致電查詢,沒有回覆。事緣前日澳門海關聯同廣東省邊防聯合行動,追截一艘駛向威斯汀酒店方向的快艇,船上兩名可疑人士見事敗棄船逃走,海關其後在沿岸發現一批象牙及象牙製成品,貨值總計約1,000萬澳門元。

惹監守自盜猜測

案件引起香港關注,因為澳門海關展示的大批象牙當中,赫然有三大袋懷疑象牙,貼有印上「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膠帶封條。澳門海關前日表示,這幾袋「象牙」引起他們懷疑,會跟進調查該批物品是否港府充公封存的證物。外界猜測,是否有人監守自盜,把執法充公所得的象牙私自販運?
漁護署大為緊張,經過昨日一整天的調查後才鬆一口氣。發言人說,原來那幾袋物品實為河馬牙。為何袋上貼有漁護署封條?查實這是漁護署檢驗過物品已經符合法例報關要求後加上的封條,作用是證明物品已循合法程序申請轉口,封條是防止不法商人報關後加入違禁品。

河馬牙管制較寬

根據國際公約,象牙在中港澳均屬嚴禁出入口的物品。河馬牙的管制則較寬,出入口商可以向漁護署提出申請,經審批後方可進行貿易。本年至今經香港轉口的河馬牙共有43批,其中三批正是前日在澳門搜獲的三大袋。漁護署解釋,若是違例出入口的產品,根本不會有漁護署的封條。
不過,案件仍未完全水落石出,漁護署未能解釋為何三袋合法轉口的河馬牙,會魚目混珠混入大批走私象牙當中。漁護署人員昨晨重新點算存放象牙的倉庫,確定未有任何充公的象牙遺失。部門中人暗責澳門海關事前全無知會,導致他們硬食不白之寃,但為了顧存澳門政府顏面,營造和諧,漁護署低調回應,只在官方網頁交代幾句。

特稿
牙可充象牙 河馬瀕滅絕

象牙價格昂貴,而且國際間已經禁售,商人惟有用其他動物的牙代替。河馬牙冒充象牙是九十年代開始,那時河馬牙每公斤只需港幣五、六百元,象牙就要六、七千元。河馬遂成為代象羔羊,正步着大象的後塵,逐漸走向滅絕邊緣。

橫切面異於象牙

漁護署表示,辨別象牙與河馬牙,可從未製成品的表面分野;象牙橫切面呈圓形,河馬則呈三角形。市場上,去年5月,在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象牙浮雕荷塘春色筆筒,成交價高達224萬元人民幣。反觀河馬牙雕成的藝術品,數十萬元成交也鮮有聽聞。
儘管價值遠低於大象,河馬一樣面臨滅絕。河馬近年在非洲分佈數量大減。1994年,剛果的河馬數量在非洲排名第二,有三萬頭,僅次於贊比亞四萬頭,但至2006年已大量減少了95%,元凶是為了河馬肉與河馬牙的獵人。本報記者

象牙vs河馬牙

-象牙-
保育程度:已列《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禁止貿易
特徵:較長、橫切面呈圓形、沒有明顯坑紋、純白、堅硬
價值:比河馬牙高十倍以上

-河馬牙-
保育程度:已列《華盛頓公約》附錄二,須經申請才可貿易
特徵:較短、橫切面呈三角形、有坑紋、比象牙更潔白、較脆弱
價值:是象牙的十分一以下

資料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