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仕通:高頻交易擾亂市場貨幣戰爭損經濟 金融監管添被動

百仕通:高頻交易擾亂市場
貨幣戰爭損經濟 金融監管添被動

【本報訊】私募基金巨頭百仕通創辦人、行政總裁兼主席施瓦茨曼(StephenSchwarzman)昨到香港大學分享他對「金融監管改革後,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看法時,提到透過高速電腦進行的高頻交易,令全球金融系統變得不穩定。 記者:謝媛彰

他表示,從前各個經濟體發展步伐不一,當中各要面對不同環境與問題,細心研究下,的確能發現不少投資機會。然而,互聯網及電子交易的出現卻取代了這種因為不同環境而帶來的投資機遇。

堅信價值投資法

施瓦茨曼舉一個例子來形容當今的投資市場。他表示,現時的情況就好像有一千人在一條船上,當有消息傳出時,船上所有人都同時往船的另一邊跑,船自然就向一邊傾側;而當再有消息公佈時,這些人又往另一方向跑,如是者會令船身極不穩定而最終沉沒。他續指,這種出現在投資市場上的「同撈同煲」現象,以往從來沒有見過,高頻交易只將這情況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雖然如此,但施瓦茨曼仍然堅信價值投資,當發現市場出現不合理的價格時,他總認為最終會出現調整,這也算施瓦茨曼對散戶投資者的一些鼓勵。
至於宏觀經濟,施瓦茨曼就認為全球經濟體系仍受兩大陰霾籠罩,首先是各國爭相為了刺激本土經濟而引發的貨幣戰爭,其次就是自金融海嘯後,環球加緊對了對金融機構的監管而造成的不確定性。
他指出,有機構於9月份進行民調顯示,有57%美國人欲透過削減財赤來改善經濟。而這並非只是美國人的想法,歐洲及英國等發達國也落力削減開支與債務,在此前提下,各國都傾向遏抑貨幣來刺激經濟增長,這就促使了貨幣戰爭的爆發。他警告,貨幣戰爭對所有國家而言都有深遠影響,商品價格近期狂升已是一例子,並希望透過下月舉行的G20峯會,緩和有關貨幣的爭議。

銀行慎貸拖慢復蘇

另外,施瓦茨曼又認為,包括《巴塞爾協定三》以及美國的金融改革法案,雖然大體方向已出台,但監管當局仍未就當中大部份細節達成共識,這對銀行業而言是很大的不確定性。他指出:「就以《巴塞爾協定三》為例,各國就當中的緩衝資本可能有不同的詮釋,若銀行對資本要求都不清楚,如何能安心放貸?」他因此認為,這些不確定性,就是經濟增長的真正敵人。

施瓦茨曼精句

「預料部份新興國家的GDP,每年將可增加1%,意味不出十年,這些新興國家將佔全球GDP一半。」
「聯儲局已將息口調至極低,若未來再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泡沫將越來越大。」
「在大學裏你拿92分已是很好,達到A級。但在金融世界裏,你拿92分只得到F級,這英雄塚要求你所有決定須100%正確。」

前景亮麗
唱好中國 重注投資

百仕通行政總裁施瓦茨曼指出,全球兩大經濟體系一個債台高築,一個則維持強勁增長。他看好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前景,並表示集團將繼續主要集中發展投資內地的業務。

美經濟料單位數增長

身為美國人的施瓦茨曼,表示有很多美國債務已到達不能持續的水平,受此影響,美國未來經濟仍會維持單位數增長。他指出,很多美國人都希望政府透過削赤改善經濟,所以未來減低政府開支以及加稅將會成為政策一部份。而11月舉行的中期選舉過後,將會有更多共和黨人進入參眾兩院,將令美國變得更加保守。
反觀他十分看好新興國家的經濟,指若這些經濟體按每年1%的速度增長,不出十年,其GDP將佔全球的一半。他引述前世界銀行主席JamesWolfensohn表示,至2015年,中國與印度的經濟將佔全球GDP的40%至45%。依此來看,未來一世紀,亞洲將會在全球經濟中獨佔鰲頭。香港的其中一個角色,就是繼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而施瓦茨曼對此予以肯定。他認為香港最吸引的仍然是相對低的企業稅,繼續吸引資金及人才流入,促使經濟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