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獎的契機 - 曾令俊

和平獎的契機 - 曾令俊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經濟成就舉世矚目,正如諾貝爾和平獎頌詞所說「過去數十年來,中國在經濟發展上的進步,放眼歷史,幾無國家可與匹敵。中國如今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數億人已然脫離貧窮」。從京奧、世博到即將在廣州舉行的亞運會,無疑是中國向外界展示其綜合國力與影響力的好機會。
但是,這些「盛事」背後難掩屢禁不絕的官商勾結、官僚政治和貪污腐敗等不正之風;強拆民宅、買菜刀實名、打壓維權人士等現象的不斷出現,更侵犯了公民的利益和自由。
一直以來,中國政府都對外宣傳,說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得到法律的保障,民主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從國內發生的種種事情來看,利用公權力對公民實行政治打壓,公民基本權利得不到法律保護的現象仍然不斷出現。諾貝爾和平獎頌詞對此亦有所反映,「中國不但違反了多項參與簽署的國際協議,也違背了中國國內有關的政治權益法規,例如,中國憲法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應推行政治體制改革

溫家寶總理在多次講話裏提到,「保障人權,維護公平正義,實現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讓每一個人生活的有尊嚴」。如若想做到,就必須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公權力的惡意侵犯。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對中國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在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要尊重和保障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和利益。中國也應該抓住劉曉波獲獎這一難得的契機,大力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實現自由、民主、和法治,而不是選擇遮罩和封鎖消息。

曾令俊
內地大學生